">

巴桑次珠(左一)和趙祥緣(左二)一家合影。 (湖北日報通訊員 石麗青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孝武 馬文俊
通訊員 常夢星 朱姝頤 石麗青 實習生 劉彤
一人參軍,全家相送。在武漢市秋季新兵入伍的人潮中,有一朵“浪花”特別引人注目——在送行人群中,有一位身穿深色T恤的藏族少年,向漢族哥哥獻上潔白的哈達,祝福他一路順利。
9月15日是武漢市江岸區新兵趙祥緣入伍出征的日子,在漢上學的藏族學生巴桑次珠早早來到江岸區2025年度秋季入伍新戰友出征儀式現場,送哥哥趙祥緣踏上新征程。趙祥緣的爺爺、伯父等親人專程從河南老家趕來,已經八十多歲的外公外婆也一同前來,共同見證這一時刻。
活動現場,趙祥緣身著戎裝、身姿挺拔的模樣,讓巴桑次珠滿眼都是羨慕。“哥,這是我提前準備的哈達,今天把它獻給你,希望你在軍營里順順利利。”巴桑次珠祝福道。
“我走后,你要好好學習,長大了報效祖國!”趙祥緣勉勵弟弟。
漢族青年趙祥緣和藏族青年巴桑次珠是如何成為一對好兄弟的呢?
原來,巴桑次珠是趙祥緣的父親趙紅軍于去年結對幫扶的藏族學生。軍休干部趙紅軍一家便成了巴桑次珠在武漢的“親人”,一年多來,他們經常帶著巴桑次珠在武漢游玩、在家中同吃同住,趙祥緣與巴桑次珠年齡相近,二人相處很好,感情日益加深,像親兄弟一樣。當日,得知趙祥緣即將奔赴軍營,巴桑次珠天不亮就起床,要送哥哥一程。
趙祥緣的父母親都曾在英雄部隊“紅一師”長期服役,退役后來到江岸安家。“紅一師”是從井岡山上走出來的英雄部隊,戰爭年代曾孕育出“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壯士”等一批英模典型。
當天,夫妻倆鄭重地穿上珍藏多年的軍裝,仿佛重回那段崢嶸歲月。“我們家跟部隊有緣!”趙紅軍話語鏗鏘。“我1991年入伍、2010年退役,如今兒子接過接力棒,是我們全家的驕傲!”
這份驕傲,并非一日鑄就。在趙祥緣成長的歲月里,軍人精神的種子早已悄然播下。
趙祥緣家門前,“光榮之家”牌匾耀眼,客廳里擺滿夫妻二人服役時期的照片,濃郁的軍旅氣息撲面而來。
從小,趙祥緣經常被父母帶去部隊參觀,聽他們講述戰友的故事。每逢電視上播放軍事題材電影,無論新舊,一家人總是一起觀看。“《長津湖》《水門橋》,我們帶他看了一遍又一遍。”趙紅軍說,“這種家國情懷自然而然地傳給了他。高中時,他的心里就扎下了軍旅夢。”
言傳身教更體現在細節中。由于父母格外重視體態和紀律,趙祥緣從小錘煉體形,小學、初中擔任升旗手,去年進入湖北汽車工業學院后,更是嚴格要求自己,時刻為入伍做準備。“站如松、行如風,你們今天看到的這股氣質是從小養成的。”趙紅軍的言語中滿是驕傲。
在嘹亮的軍號聲中,新兵們列隊離開。據悉,本次江岸區2025年秋季預定新兵共100余名,主要來自華中農業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等5所高校及街道。他們當中,不乏像趙祥緣這樣受家庭影響、胸懷家國選擇軍旅生涯的青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