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社東京9月18日電 題:“我們是異父異母的親姐妹!今天一起上領獎臺了!”
新華社記者王沁鷗、岳晨星、王子江
拿完獎牌想跟大師姐打個視頻,卻因現(xiàn)場志愿者“不讓玩兒手機”只能乖乖就范;披著國旗繞場一周慶祝,跑完一圈卻雙雙累癱,感嘆“這400米咋這么長”;比賽中為了屏蔽干擾,一個戴著墨鏡出場,一個躲了攝像大哥一晚上……
這對活寶,就是近日在東京田徑世錦賽分別奪得女子鏈球銀牌和銅牌的趙杰、張家樂。兩人口中心心念念的“大師姐”,是奧運會和世錦賽雙料亞軍、中國女子鏈球名將王崢。三人都跟隨名帥葉奎剛訓練,所以面對鏡頭,趙杰和張家樂驕傲宣稱:“我們是異父異母的親姐妹!今天一起上領獎臺了!”
趙杰2002年出生,是中國女子鏈球的中生代隊員。她在去年的巴黎奧運會上奪得銅牌,延續(xù)了女子鏈球連續(xù)五屆都有中國選手登上領獎臺的傳統(tǒng);此次在東京摘銀,她也投出了77米60的個人最好成績。
張家樂比趙杰小4歲,是女子鏈球近年來涌現(xiàn)出的希望之星,在8月的全國錦標賽上剛剛以77米24的成績大幅度刷新了由自己保持的世界青年(20歲以下)紀錄。此次東京是她的首次世錦賽之旅。
“我覺得這是種傳承!師姐第一次奧運會是銅牌,我第一屆世錦賽也是銅牌。”擠在趙杰身邊,張家樂滿臉都寫著“美滋滋”。不過馬上,這個隊伍里的小妹妹又正色說道:“傳承還有一層意思就是,中國女子鏈球這個項目一直都處于一個大賽有獎牌的狀態(tài),不管是不是同一個教練,大姐們都給我們鋪好了一條路,她們的經驗都會向我們傾囊相授,讓我們能夠專心比賽。”
趙杰則說,和張家樂一起登上領獎臺彌補了自己的一個遺憾:“兩年前在布達佩斯世錦賽,我就特別想和崢姐(王崢)一起上領獎臺,但是沒能實現(xiàn)。今天算是如愿了。”
所以,兩人拿牌后迫不及待就想給遠在國內的王崢打視頻。“結果人家說場內不讓玩兒手機還是啥,還是聽話收起來了。”趙杰說,王崢今年已快38歲,還在堅持參加比賽,“我們就想讓她看看,師妹們,特別爭氣!”
除了獎牌的傳承,趙杰和張家樂還延續(xù)了女子鏈球隊的另一項傳統(tǒng)——全員“E人(指外向者)”,到哪兒都是朋友。比完賽,倆人招呼著來自各隊的決賽選手一起自拍,還一直留在場地上等著慶祝奪冠的加拿大選手羅杰斯,三人一起合了張影。
“語言不通,但是大家激動的心情是一樣的。”趙杰說。“我感覺我們這個項目沒有‘I人(指內向者)’,大家都老熱情了。”張家樂說。
賽后采訪中,張家樂分享了和場地攝像大哥的“恩怨情仇”:“我躲了大哥一晚上啊!”據(jù)張家樂說,自己雖然年輕,“但也算能抗住點兒壓力”,不過教練還是擔心初登世界舞臺的她不穩(wěn)當,賽前千叮嚀萬囑咐她,千萬不能受到現(xiàn)場過于熱烈的氣氛的影響。
“我就強壓著自己要冷靜,但攝像大哥老是追著我拍。我心說不行,不能看!不能對視!于是他一過來我就加速跑。”
但當完成最后一投,張家樂終于決定放飛自我,沖著攝像大哥就過去了,一連比了好幾個代表勝利的“V”字手勢。“也得給點兒畫面是吧?咱們這個項目還是冷門,得配合配合人家。”張家樂綻放笑容,“再說我也壓抑天性一晚上了。”
專注,是教練葉奎剛賽前教給兩位弟子的最大法寶。世界大賽中的震撼氛圍遠非國內比賽可以模擬,對運動員的抗干擾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對此,趙杰想出了個妙招——直接戴墨鏡入場。
“我那不是為了耍帥,我那是個戰(zhàn)術!”趙杰說,場內的燈光太過刺眼,她就想到了戴墨鏡的方法,盡量沉浸在只屬于自己的世界里。
但場內的山呼海嘯是無法靜音的,尤其是場邊的跑道上有比賽時,歡呼和掌聲會跟隨跑者的方位在觀眾席上形成聲浪。身處其中,有時甚至聽不到自己身邊人的說話聲。
對此,張家樂表示:“我老聰明了,雖然不是給我鼓掌,我就當那是給我的,蹭一波也是給自己打氣。”
比完賽,兩人披著國旗繞場慶祝,但跑完一圈下來卻有點體力不支,兩個田徑運動員竟“吐槽”起田徑場一圈的400米太過漫長。“我們之前精力一直放在比賽上嘛,比完賽感覺一下子就釋放了,體能已經不剩多少了。”趙杰解釋道。
而就在女子鏈球完賽后不久,杜普蘭蒂斯也在撐桿跳高的場地創(chuàng)造了新的世界紀錄。當記者將這個消息告訴姐妹倆時,兩人又大笑著開起了玩笑:“他太厲害了!一定是受到了我們的鼓舞!”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