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評論員 艾丹
近日,杭州一位市民散步時不慎踩到氫氟酸中毒,送醫后經搶救無效不幸離世。此次事件中,事發地為廢棄地塊,曾有廠房存在,如今是居民隨意出入的“公共空間”。事故發生后,調查人員又在現場挖出兩瓶氫氟酸,說明這并非孤立存在的隱患。(新華社9月18日報道)
氫氟酸是氟化氫氣體的水溶液,俗稱“化骨水”,不僅能腐蝕玻璃、陶瓷、金屬,更能侵蝕人體骨骼。這起危及生命安全的事件,引發社會對危險化學品生產、運輸、儲存、購買、使用全鏈條的追問。

普通百姓日常散步,竟然踩到奪命危化品,的確令人唏噓。除了危化品本身的監管之外,如何保證公共活動空間安全,如何規范廢棄地塊的管理,同樣值得深思。
澎湃新聞記者探訪發現,事發地并非荒僻之地,人跡罕至之地。事發地附近有居民種菜,有低矮灌木,平時來往的人很多。踩到氫氟酸的這位市民,長期生活在這里,平時也經常在那塊區域活動。可以看出,當地人早就將這塊廢棄之地,當作種菜、遛彎的公共空間。只是之前沒有出事,所以這塊地存在的問題沒有被暴露出來。

事發地附近(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這樣的細節警示著一個嚴峻的問題:城市中還有沒有存在安全隱患的廢棄地塊?一些曾經的工業地塊如果變為居民生活用地,環評是否達標?這些年,經歷市場經濟的淘洗,隨著城市建設的推進,一些礦廠、機械廠、化工廠、藥劑廠等在變革中隱入歷史,其地塊也變作它用。這些地塊有的開發建小區、建學校、建公園、建展館,也有的廢棄無人管。如果是工業地塊變為居民生活用地,必須經過充分的環保處理和土壤修復,避免一些遺留的廢棄物和污染物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確保不影響居民的居住生活安全。如果確是廢棄地,也同樣需要秉著對周圍居民負責的態度,要么劃出安全區域、豎立安全警示牌,要么城市管理者主動做好環保安全檢測,為周圍居民排雷。總之,不能讓任何一塊“毒地”堂而皇之地成為市民活動之所。
在公共活動空間中,“化骨水”之外還會不會有其他危險品?這是許多地方需要共同回答的問題。城市建設和管理中,需要精細化思維,對細枝末節之處、邊角縫隙之地,都不能留有盲區。這起“化骨水”事件,事關危化品處置和城市管理,萬不能將責任歸咎于市民擅自出入廢棄地。清除每一塊居民住宅用地、公共空間用地的安全隱患,建設安全、環保的人居環境,才能更好地增強人們居住的安全感。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