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黃濤 通訊員李林牧 張雨 胡玲)“當時就聽見‘咔嗒’一聲,手一麻,低頭看見食指垂著,就剩一層皮連著,血嘩嘩流,我心想完了,手指肯定保不住了!”9月19日,在武漢市普仁醫院手足顯微外科病房內,56歲的朱先生(化姓)坐在病床上,一邊輕輕活動著剛度過危險期的右手示指,一邊回憶起一周前那場驚心動魄的意外,語氣里滿是后怕。
時間倒回9月13日下午,朱先生像往常一樣在工地操作器械。彼時,他正專注于調整鋼管位置,卻沒料到意外會突然降臨,一根沉重的鋼管失去平衡,狠狠擠壓在他的右手示指上。“力道特別大,我根本來不及躲,只覺得手指像被碾碎了一樣疼,鉆心的疼瞬間蔓延開來。”朱先生回憶道,他下意識地抽回手,眼前的景象卻讓他渾身發涼:右手示指已經出現開放性傷口,遠端指節完全下垂,僅靠指尖處薄薄一層皮勉強連接,斷裂處的骨頭、筋腱直接暴露在外,鮮紅的血液順著指縫不斷滴落,很快浸濕了他的工裝袖口,在地面上形成一灘刺目的血跡。
由于現場沒有急救條件,朱先生在工友攙扶下緊急趕往武漢市普仁醫院,途中他始終攥著受傷的手指,“不敢動,怕一動那層皮也斷了,以后就少根手指了。”15時左右,他終于抵達醫院,急診拍片顯示:右手示指中節骨折。“情況太緊急了,必須馬上收入專科治療!” 急診醫生當即聯系手足顯微外科,將他緊急收治。
“患者送來時,右手示指中節有環形不規則傷口,遠端完全離斷,僅靠肌腱和少量皮膚連接,骨質、肌腱直接外露,傷口四周皮膚挫傷嚴重,末梢感覺已經消失,血運完全喪失,這意味著手指細胞正在快速缺氧,隨時可能壞死。” 手足顯微外科主治醫師楊瓊第一時間為朱先生做了專科檢查,他嚴肅地表示,手指離斷后,黃金救治時間是 6 小時內,“一旦血運中斷超過 6 小時,組織會不可逆壞死,就算再植,成功率也會大幅下降,甚至可能需要截肢,后續還會引發感染、骨髓炎等并發癥。” 楊瓊進一步解釋,朱先生的傷情遠比表面更復雜,“不僅是骨折,他的示指指動脈、靜脈、指固有神經全斷了,屈肌腱、伸肌腱也有不全斷裂,還伴有皮膚撕脫壞死。如果不及時手術,不僅手指保不住,壞死組織還可能引發全身感染,甚至影響其他手指功能。對一個需要靠雙手干活的人來說,少一根手指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吃飯、穿衣、握工具都成問題,還可能留下終身殘疾。”
考慮到朱先生的傷情緊急,手足顯微外科主任彭漢書立即召集團隊成員,組建專項手術小組,展開術前討論,團隊最終確定“清創+血管神經肌腱探查+骨折復位固定+斷指再植”的手術方案,團隊先用氣壓止血帶控制出血,再用雙氧水、碘伏、生理鹽水反復沖洗傷口3 次,徹底清除污物和壞死組織;隨后沿傷口切開,充分顯露創面,“我們在顯微鏡下一點點分離斷裂的血管、神經,確認每一根受損結構的位置。”彭主任說,團隊先直視下復位骨折,用1枚克氏針縱行固定,C臂機透視確認骨折對位對線完美;接著用比頭發絲還細的修復屈肌腱、伸肌腱;最關鍵的一步是血管和神經吻合,“每縫合一針都要盯著顯微鏡,確保針距、邊距均勻,避免血管狹窄或漏血。”手術過程中,團隊全程保持高度專注,當看到朱先生的右手示指末梢逐漸泛紅,醫生團隊才松了口氣:“血運通了!手指保住了!”
目前,朱先生正在接受抗感染、改善微循環的藥物治療,手足顯微外科的護士每天會定時為他監測手指末梢血運、溫度和感覺,指導他進行簡單的手指活動訓練,預防肌腱粘連。“按照目前的恢復情況,只要后續康復訓練跟上,3-6個月后,朱先生右手示指的功能基本能恢復到正常水平,不會影響吃飯、穿衣、干活等日常活動。”楊瓊介紹道。
武漢市普仁醫院手足顯微外科主任彭漢書提醒,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手指擠壓、切割等外傷時有發生,正確急救與否直接影響后續治療效果。首先,要用干凈的紗布、毛巾或干凈衣物按壓傷口四周進行止血,注意力度適中,避免用力揉搓或擠壓傷口,以免加重組織損傷;其次,用無菌紗布或干凈、透氣的布料輕輕包裹受傷手指,再用硬紙板、樹枝等硬物固定住手指,防止搬運過程中指體晃動導致連接部分斷裂;最后,必須立即前往有顯微外科救治能力的醫院,牢牢把握受傷后 6 小時的黃金救治時間。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