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一帆)9月19日,2025東湖國際人工智能高峰論壇在中國光谷科技會展中心召開。大會以貫徹國家“人工智能+”行動規劃、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目標,匯聚產學研用各界代表,共同探討人工智能前沿發展和產業落地路徑。
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學家周成虎,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夏軍,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分黨組書記、院長李海波,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紀委書記許冬,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泉出席本次論壇。湖北省、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相關單位負責人、業界專家學者、產學研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圍繞大模型演進、具身智能、AI for Science及產業發展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度交流。

會上,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發布紫東太初4.0多模態推理大模型。新一代模型具備“邊看、邊識、邊思”的能力,在語義理解和推理方面實現突破,從文本思維邁向多模態細粒度推理,標志著通用智能進入新的階段。同期上線的“紫東太初云”平臺,是國內首個多模態大模型原生協同云,涵蓋算力服務、模型訓推、應用開發和具身智能,面向企業提供全鏈條支撐,推動大模型能力向產業動能轉化。
多位專家在論壇上分享了人工智能在科研和產業中的最新進展。周成虎院士提出“問題圖譜”概念,主張通過構建問題網絡增強大模型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夏軍院士介紹了“長江模擬器”成果,展示了AI在流域治理和長江大保護中的作用。圓桌對話環節上,專家們探討了人工智能在科研中的代表性成果及未來應用,認為AI將深刻改變研究范式。

論壇注重推動產學研用協同。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與武漢市氣象臺共建“AI+氣象”創新工作室,探索人工智能在氣象預測中的應用;與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合作成立職業教育多模態人工智能技術創新中心,推動AI技術在職業教育中的實踐。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校友聯合會—光谷戰略合作平臺正式啟動,將為人才培養和創新資源對接提供新平臺。

在產業合作方面,論壇宣布丹江口市政府、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和華為共建場景化算力中心,助力區域AI基礎設施建設;28家企業加入“紫東太初”生態合作體系,覆蓋算力芯片、數據智能、具身智能和行業應用等領域;13家理事單位和40家會員單位獲授牌,多模態人工智能產業聯合體規模進一步壯大。

論壇設置的科技展區集中展示了人工智能在科研和應用領域的成果。曙光AI超集群、首都在線智算服務、數維塔可信數據空間、昇騰AI4S應用等項目集中亮相,展現了人工智能在科研計算、算力服務、數據安全和產業應用等方面的最新探索。
武漢人工智能研究院表示,將持續推動技術創新與應用落地,深化人工智能與科研、教育、產業、公共服務等領域的結合,建設世界級人工智能產業集群,助力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的重要戰略支點。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