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劉天縱)“中國人形機器人每兩個月完成一次迭代,機器人樣機正百花齊放。”9月19日,在2025年湖北聯通科技創新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學東說。
從宇樹人形機器人春晚扭秧歌,到湖北“新春第一會”人形機器人大秀絕活,再到光谷東智人形機器人在首屆世界人形機器人運動會奪得首枚金牌……今年人形機器人為何特別火?
“這得益于通用人工智能的發展,讓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場景,其應用初見曙光?!标悓W東介紹,人形機器人始于上世紀七十年代,日本基于汽車工業發展,研發出了世界上第一臺人形機器人“Wabot-1”。之后,本田公司又推出了ASIMO人形機器人,展現了日本在機器人精密制造與控制技術上的深厚底蘊。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陳學東作主題分享。(記者劉天縱攝)
最近幾年,不少日本人形機器人項目放緩或中止,這又是為何?
“這說明基于機理模型的控制技術已觸碰到天花板,相當于機器人的‘小腦’不夠發達?!标悓W東說,未來,AI模型控制將成為人形機器人技術的演進方向。有機構預測,到2035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超過1500億美元。
會上,陳學東分享了湖北“新春第一會”上亮相的“勞動者”人形機器人最新研究進展——它的仿生骨盆結構,優化了承力和腿部空間,可以順利抬起并邁過電力機房的“防鼠板”;它的“小腦”通過持續仿真訓練,可以跌倒后逐步學會站立并穩定行走。
目前,人形機器人發展最大的痛點是“本體強健”與“輕量化”存在矛盾。與人類相比,人形機器人顯得“體重超標、力量不足、笨手笨腳”。高功率密度電驅關節、電池、靈巧手、高性能腿足、智能芯片、視覺與激光雷達、多模態感知(觸覺、聽覺、嗅覺、味覺)、規劃決策與技能學習等,是未來亟需突破的關鍵技術。
為讓人形機器人有智商、有情商,中國聯通打造了人形機器人“培訓學校”——新一代工業智能中樞“格物工業具身智能平臺”,可為人形機器人提供虛實結合的工廠、醫院、寫字樓、變電站等訓練場景,現已累計接入機器人用戶8.1萬個。
“只有聚合工業生態資源打好團體賽,才能攜手邁向人機共生的智能新紀元。”中國聯通數智應用首席專家何非說。

2025年湖北聯通科技創新大會展示了多款機器人產品。(記者劉天縱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