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左晨 通訊員夏偉
巍巍天山西端,庫瑪拉克河奔騰于溫宿大峽谷之中,一座堪比80層樓高的超級大壩,于此處傲然崛起。
9月20日上午,新疆阿克蘇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現場,氣氛熱烈而莊重。在項目控制中心,隨著工作人員按下水閘按鈕,重達200噸的水閘緩緩落下,歷經近六載春秋的艱苦鏖戰,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式下閘蓄水。
247米!是這座超級大壩的高度,比三峽大壩還高出62米。它以傲人的成績,刷新全球混凝土面板砂礫石壩的記錄。這個記錄,由在鄂央企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以下簡稱“葛洲壩集團”)書寫。

新疆阿克蘇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通訊員李鰲攝)

新疆阿克蘇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通訊員王建鋒攝)
3D技術打印的智慧工程
置身峽谷,放眼望去,盡是光禿禿的山巒。
在高247米、總斜長逾310米的壩體斜坡上,遠看如螞蟻般渺小的工人們,正細致地為面板的接縫處做止水施工。
這座混凝土“巨人”,總投資89.97億元,壩體填筑量能填滿7000多個標準泳池,水庫總庫容達11.7億立方米,相當于6個天山天池的蓄水量。完工后,主要給塔里木河干流生態供水,兼顧灌溉、防洪,還承擔南疆四地州電力調峰任務,對地方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高壩、高邊坡、高地震烈度、高泄洪流速、高挖填強度。”葛洲壩集團大石峽項目公司董事長宋曉建用“五個高”來形容這項工程。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建造起世界第一高壩?
在大石峽水利樞紐智能管控中心,所有現場施工環節在這里一目了然。247米的壩體就是通過這個“智慧大腦”的控制,像3D打印一樣層層建起的。
宋曉建介紹,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智慧管理云平臺,電腦將大壩逐一“分解”建模,切片成很多不同的建設步驟,然后對壩料進行精細化開采加工,再運用物聯網運輸定位和無人碾壓機群協同作業,分層攤鋪碾壓,像3D打印一樣把大壩建到頂,所有的工序都能按圖索驥。
葛洲壩集團大石峽工程二標項目部總工程師高建福說,為了增強壩體的抗震性,他們在壩體里埋了9000多節抗震鋼筋,分層鋪設土木格柵,把大壩結構連成一體。
未來,這個“智慧大腦”不僅能根據氣象、水文等實時數據,預演防洪方案、動態調控水庫庫容,還能利用大數據、物聯網構建起大壩運行健康監測網絡。

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數字孿生智慧中心。(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左晨攝)
14.1萬尾魚苗安心“回家”了
庫瑪拉克河中主要生活著7種土著魚類,其中包括自治區二級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塔里木裂腹魚和斑重唇魚,而裂腹魚有季節性、短距離洄游產卵的習性。
大石峽大壩引水樞紐工程落差高達278米,三道攔河大壩將河流分成四段,阻斷了洄游魚類的通道。
如何幫助魚兒翻越大壩并洄游產卵繁殖?這是建設者們優先考慮的重要問題。記者看到,在大壩的下游,有一個專為庫瑪拉克河魚類修建的魚類增殖站。養殖車間內,涉及魚類養殖的水質、溫控、繁育等相關設備很齊全,最大能養殖20萬條魚。
大石峽魚類增殖站養殖技術員劉昌偉介紹,項目建設之初,就同步規劃設計了魚類增殖保護項目。總投資6500萬元,將庫瑪拉克河上游支流鐵米爾蘇河60公里水域劃為魚類棲息地保護水域,禁止開展一切漁業活動并進行長期的水質、魚類和水生生物等生態環境監測。
在小石峽水庫壩下布設魚類集運系統,解決小石峽與大石峽兩座大壩對魚類的阻隔影響;在協合拉引水樞紐建設魚道,恢復庫瑪拉克河的連通性。
每年3月份,增殖站人員在大壩庫區集中采捕,然后進行人工繁殖,等魚類長到4厘米后,開始集中放游。通過對放流魚進行熒光標記,發現魚類存活率超過60%。
“近三年已累計人工增殖放流新疆大頭魚苗14.1萬尾,未來計劃放流增加到20萬尾。”劉昌偉說。

大石峽水利樞紐魚類增殖站。(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左晨攝)
惠及下游800余萬畝農田
大石峽水利樞紐建設工地的下游——阿克蘇地區,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素有“中國紅富士之鄉”“中國核桃之鄉”“中國棗園”“中國白杏之鄉”的美譽。
圖爾貢·謝木西,是溫宿縣土木秀克鎮尤喀克斯日本村的村民,也是項目部的一名后勤人員。他家種植著15畝核桃、6畝小麥,一年的收成大約能有5萬元。
“我們這一到夏季,冰川消融時,洪水就肆虐,田地很容易被水浸泡;而到了春秋,又常常面臨缺水的難題。”圖爾貢·謝木西感慨。近些年,隨著大壩的修建,縣城周邊的水利基礎設施也在逐步完善。他期盼著大壩早日建成,這樣就能把周邊的荒地都種起來,家里收入也能提高。
再乃普·阿卜杜克熱木家住烏什縣阿合雅鎮庫曲麥村。“我們村很多人都種了核桃樹、果園,季節性缺水會影響生產,收成也不穩定。”再乃普·阿卜杜克熱木說,大壩建成后,村里灌溉用水緊張的情況將得到極大緩解,以后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好。
站在大石峽工程項目部,抬眼可見披雪的天山,四周是茫茫戈壁灘,仿佛在訴說著建設者的艱辛。
但希望就在前方。預計2026年10月,工程將全面建成。屆時,每年可生產超過18億千瓦·時清潔電能,可滿足65萬戶家庭一年的用電需求;每年將向塔里木河生態輸水34.2億立方米,緩解下游800余萬畝灌區缺水問題。

新疆大石峽水利樞紐工程啟動下閘蓄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左晨攝)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