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 (記者祝華、通訊員張思、朱秀暉、魯修貧)水稻收割后,稻草怎么辦?這在沙洋有了新答案:北上固沙。今秋,沙洋稻草遠銷新疆、甘肅、寧夏等地,成為我國北方防沙固沙的“草根力量”。
9月18日下午,突降暴雨,沙洋縣沈集鎮亞杰秸稈回收合作社門口,兩名大貨車司機拿出油布,蓋好各自車上的貨物。車上的“寶貝”不是別的,正是當地隨處可見的稻草。
“明天就發車,跑四天四夜后到新疆伊寧縣喀什鎮,共3400公里。”司機任宗國是宜城人,這是他今年往新疆運送的第二車稻草,一車280多捆,重達33噸。
走進合作社的倉庫,稻草堆如小山,不時有農戶開著拖拉機運稻草來。在這里,打捆機將稻草打成1米多高、200多斤重的草捆,然后裝車。“昨天打捆165捆,由一輛山東牌照的貨車運走。”正操作打捆機的李銀芳指著墻上兩長排用粉筆寫的“正”字說。
“天晴一天拉走三車,雨天一天拉一車。”亞杰秸稈回收合作社負責人孫國榮說,目前已運走70車共2000多噸,原計劃今年收購400車,受陰雨天氣影響,今年估計只能收200多車。
當天,在拾回橋鎮翔駿再生物資公司也有兩輛大貨車在裝運稻草。司機李小龍說,這批稻草將運往內蒙古阿拉善盟,今年他已運送兩批。“800多元一噸,已運走2000多噸。”翔駿再生物資公司老板劉星星表示,預計今年北銷稻草7000余噸。
沒人要的稻草是如何大量銷往北方的?這要從一次考察說起。
去年,國家發行超長期國債用于三北地區防風固沙建設,沙洋縣農機中心主任宋景華敏銳地嗅到機會:治沙用的草方格材料主要是稻草,沙洋有130多萬畝水稻,稻草資源充足。今年4月,他帶著6名鎮村干部遠赴甘肅、內蒙古等地考察,了解收儲要求,尋找銷售渠道。
然而,稻草北銷仍面臨難題:防風固沙需要長草,而荊門地區的收割機收稻的同時粉碎稻草;農村勞動力少,稻草打捆收儲難。
問題總能解決。今年秋收時,沙洋從外地調來200多臺收割機跨區作業,并購進50臺打捆機將稻草初步打捆后運往收儲點銷售。
沈集鎮鳳橋村黨支部書記李克虎說,2.5畝田產一噸稻草,農戶自己打捆銷售,每畝收入200元;村集體統一打捆銷售,每畝收入150元。
“稻草都賣了,今年秸稈禁燒工作輕松了。”沈集鎮副鎮長譚嬌鳳說,以前秋收時,要經常往田里跑,進行巡查檢查,防止焚燒秸稈。
目前,沙洋已銷售用于治沙的稻草2萬多噸,預計今年共北銷4萬噸,相當于10萬畝田的稻草。
數據顯示,治理一畝沙漠,需用一畝到兩畝田的秸稈。遠銷北方的沙洋稻草,將為數萬畝沙漠穿上“格子衫”,讓祖國北疆的綠色長城構筑得更牢固。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