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夏中華、通訊員程思、文雅、袁誠)9月19日下午,通山縣慈口鄉渡口,一艘白綠相間的渡船在富水碧波上劃開一道悠長的水痕。汽笛聲響,渡船穩穩停泊在煥然一新的碼頭邊。早已等候在此的學生,有序登上新船,開始住校一周后的返家行程。

對于居住在富水庫區兩岸的群眾而言,渡船承載著出行、求學、就醫的希望。通山縣慈口鄉地處富水水庫下游,轄區內11個村灣依水分布,南北隔湖相望。渡船是學子們每周往返家校的重要交通工具。每逢周五離校、周日返校,100余名學生穿上救生衣,在碼頭集結,有序登船。
就讀于慈口中學的徐子軒家住慈口鄉老屋村,距離學校50公里,開車需要一個半小時,而坐船只需30分鐘。“初中學業緊,坐船能節約很多時間,現在船又安全,父母在家也放心。”徐子軒說。 庫區渡運是民生工程,更是連接兩岸的血脈工程。為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當地黨委政府下定決心,要讓庫區學生從“走得了”轉向“走得好、走得安全、走得舒適”。“我們嚴格執行‘1530’安全教育制度,放學前必講安全,學生到家后須報平安。值日老師更是從校門口一路護送至街道碼頭,看著孩子們安全登船。”慈口鄉中心學校校長譚義育說。


新學年伊始,一場專題安全協調會再次凝聚多方共識。縣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向我們介紹了新學年的渡運方案。該方案采用了“五定一限”管理制度,即定渡口、定停靠點、定船、定航線、定專人負責、限制每艘船人數,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坐上“放心船”。同時,慈口鄉政府和交通運輸部門不定期組織安全檢查,對客渡船只和船員實操能力進行查驗,堅決杜絕船只“帶病上崗”。
安全,不僅靠制度,更靠實實在在的設施投入。今年6月,縣交通運輸局投資15.8萬元,在慈口渡口新建總面積205平方米的便民浮橋,采用防滑鋼板與浮動平臺結構,配備護欄與救生設備,可隨水位自動升降,徹底結束了學生“蹚水上下船、雨天易滑倒”的歷史。
此外,為減輕學生家庭的經濟負擔,這條渡船路還堅持公益運營。除國家每年的油料補貼外,當地鄉政府每年另投入10余萬元專項補貼,實現學生渡船“零費用”。
“現在接送孩子有專船,有浮橋,非常方便,我們家長都特別放心。”一位慈口鄉學生家長欣慰地說。
十年擺渡,借力“水上校車”,近八萬人次平安往返。這條穿越碧波的“公益渡船路”,已然成為當地踐行教育優先發展理念的生動見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