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汪洋)9月20日,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在華中科技大學軍山校區舉辦新生開學典禮暨入學教育報告會,該校有關負責人透露,該校2022級碩士研究生甘師一以實踐成果獲得碩士學位,成為我省首位以實踐成果獲得碩士學位的應屆畢業生。

▲新生在華中科技大學軍山校區內參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洋 攝
2022年,華中科技大學被列為全國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單位。4年來,該校以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試點為抓手,累計招收工程碩博研究生1130人。其中,2025級新生360人,經學校組織,集中乘坐大巴,從華中科技大學主校區出發,來到新近落成的軍山校區,參加開學典禮。
入學教育報告會上,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副院長程強以《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強化產教深度融合,有組織成建制培養卓越工程師》為題,向新生宣講該校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培養體系。
跟以往相比,主要有三大轉變:培養方式由學科、專業單一性、獨立性,向學科大類交叉、校企融合方式轉變;培養目標由重視理論傳授,向重視工程創新能力轉變;評價標準從類似學術型評價,唯論文、唯獎項,向考察專業實踐、創新貢獻為主轉變。

▲入學教育報告會上,宣講人重點介紹培養變革。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洋 攝
“辦學主體從單一學校主體,變為校企雙主體;培養模式變從在校培養,到工學交替培養,工程碩士在校學習基礎理論、專業知識一年,在企業實踐兩年;工程博士在校學習兩年,在企業實踐三年。”程強說。
他以2022級工程碩士研究生甘師一為例,介紹多元評價落地情況,鼓勵大家產出更多實踐創新成果。

▲入學教育報告會上,宣講人以應屆畢業生甘師一為例。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洋 攝
甘師一是華中科技大學與武漢精測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培養的碩士研究生,由學校導師、電子信息與通信學院副教授張靖與企業導師、高級工程師許恩共同指導。研究課題來源于企業核心需求——基于OLED檢測及修復技術研發這一重點工程項目。學位答辯中,甘師一系統展示圍繞OLED面板數據異常點分布檢測軟件及系統開展的關鍵技術攻關與實踐成果。該成果通過專家組嚴格鑒定,在核心指標——圖像缺陷檢測率和模型完成時間上,均滿足企業實際研發需求。
許恩高度評價這種培養模式:“課題從產線中來,成果到產線中去,有效解決了企業實際問題。”

▲華中科技大學軍山校區內一角。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洋 攝
入學教育報告會上,宣講人列出5種工程碩士申請學位類型——研究類論文、調研報告、案例分析報告、產品設計、方案設計,7種工程博士實踐成果形式——重大裝備、儀式設備、其他硬件產品、軟件產品、設計方案、技術標準、其他成果。
“9月3日閱兵式上,大家看到了很多高精尖的裝備。下一個十年,靠你們了!”他說。
作為全國首批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建設高校,華中科技大學積極探索工程碩博士培養模式改革,逐步建立工程碩博士實踐成果申請學位新機制,專門制定工程碩博士改革專項試點碩士學位論文成果實施細則、博士學位論文與申請學位實踐成果實施細則,要求成果報告選題應與專業實踐緊密聯系。細則還建立符合卓越工程師培養定位、體現不同行業領域工程實際的學位授予標準,為更好地破除唯論文、唯獎項,建立多元化學位評價體系提供了堅實制度保障。

▲博士研究生王之義作為新生代表發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汪洋 攝
“‘卓越工程師’這五個字,是榮譽更是責任。在今后的學習實踐中,我將練就過硬本領,成長為一名能解決真問題、敢啃硬骨頭的工程師。”開學典禮上,2025級電子信息與通信學院博士研究生王之義作為新生代表發言。
據悉,華中科技大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在課程設置上分為校內課程和校企共建課程,實行科研合作與人才培養同步、項目攻關與學位論文同步、學位授予與執業資格認證同步。未來,學校將持續優化實踐成果認定程序,進一步暢通以實踐成果申請學位的渠道,引導學生聚焦工程實踐中的“卡脖子”技術,開展系統性攻關并產生首創性成果,推動實踐創新成果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另據甘師一導師張靖介紹,甘師一已到上海一家世界500強企業工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