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抗旱期間,引江濟漢工程持續發力,有效緩解漢江下游地區用水緊張。 (受訪單位供圖)

汩汩長江水通過新建的荊州市鹽卡閘,注入荊州四湖片區。 (湖北日報通訊員 胡錦橋 攝)

省王英水庫灌區開閘放水期間,工作人員沿著渠道巡查。 (受訪單位供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艾紅霞
通訊員 孟夢 高媛
秋風送爽,稻浪翻金。眼下,湖北中稻收割工作正如火如荼,田野間機聲隆隆,金黃稻穗垂首訴說著豐收喜悅。
這幅金色畫卷背后,是一場與旱情的較量——今年以來,全省35℃以上高溫日數達41天,自去年出梅后,遭遇伏秋冬春跨季跨年氣象干旱,是1961年以來湖北歷史最長干旱期。
戰旱情,保豐收!省防辦今年組織多輪聯合會商,科學統籌水源,其中,從8月22日啟動抗旱四級應急響應,至9月16日應急響應結束的26天內,在漢江中下游密集調度,通過五級樞紐聯合攔蓄,累計增蓄水量68億立方米;科學調度引江濟漢、鄂北工程、鹽卡三閘等20余處骨干水工程,跨流域調水6.65億立方米;抗旱高峰時,227座閘站、1593座湖庫攜手發力,累計補水17.57億立方米,相當于15個東湖水量,全力守護糧倉根基。
精準調度
讓干渴農田喝上及時水
稻浪隨風起舞,一片金黃入眼簾。荊州區八嶺山鎮新灣村村民望著豐收在望的稻田,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今年重新用上漳河水,豐收有底了!”
這份喜悅,源于時隔31年重新流淌到田頭的漳河水。今年5月,依托漳河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工程,省漳河水庫管理局完成二干渠末端9.6公里渠道主體工程,讓末端3個村1884畝耕地告別“用水難”。這是我省全力落實“應灌盡灌”、科學抗旱保秋收的一個縮影。
面對今年持續高溫干旱的嚴峻考驗,全省各大灌區科學研判,精準施策,力保農業“生命線”。
省漳河水庫灌區于5月7日啟動春灌,歷時67天,累計供水1.25億立方米,灌溉耕地150萬畝,惠及80萬群眾。
面對5月底水庫水位降至年內最低點(114.06米)的緊張局面,漳河局組織400余人次深入旱區調研,動態優化供水策略,在梅雨期,科學攔蓄雨洪2.18億立方米;出梅后旱情加劇,水庫管理局果斷將灌溉范圍擴展至大碑灣二級泵站區域,并于8月6日將灌溉流量提升至45.67立方米/秒,全力護航農事。
7月16日,京山市的省高關水庫管理局啟動近20年來最早的夏灌。持續高溫干旱導致京山市宋河鎮5000余畝、應城市楊嶺鎮萬余畝農田及楊河鎮巡檢社區萬人飲水困難。
灌溉過程中,省高關局創新采用“無人機巡查+智能調度平臺”立體監管模式,精準調控流量,讓每一方水高效直達田間,有效緩解末端旱情和飲水困難。
省王英水庫灌區作為咸寧、陽新、江夏等地49.6萬畝農田和200多萬居民的重要水源,依托數字孿生平臺,實現水位、流量、閘門的實時監控與遠程操控,水庫累計輸水1770萬立方米;創新實施“三先三后”(先遠后近、先高后低、先急后緩)配水原則,系統破解“渠尾缺水”難題。
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的深入推進,為抗旱保灌提供了堅實的工程和科技支撐。
王英水庫灌區經現代化改造后,渠道過水能力顯著提升,滲漏損失減少,灌溉周期縮短4-6天;高關灌區的智慧監管模式,實現了供水精準化、管理高效化,最大限度減少了“跑冒滴漏”。
調水引水
水網織就抗旱“生命線”
“要是沒有引江濟漢工程,今年再生稻灌溉就難了!”沙洋縣后港鎮喬姆村黨支部書記徐澤宇感慨。該村5000畝水稻,包括1000畝再生稻,在8月旱情最吃緊時,正是工程送來了“救命水”。
泵站轟鳴,機組飛旋。今年高溫干旱季,長江水奔騰涌入引江濟漢工程渠道,一路北上潤澤漢江、長湖及東荊河流域,后港鎮位于工程東荊河補水線上,是直接受益區。這是我省依托現代水網,科學調度、跨流域調水抗旱保民生的生動場景。
全長67.23公里的引江濟漢工程,從荊州引長江水至潛江高石碑入漢江。入夏以來,漢江流量持續偏低,引江濟漢工程持續發力,引水流量最高達500立方米每秒,有效緩解了漢江下游地區用水緊張局面。
全長269.67公里的鄂北水資源配置工程,同樣扮演著抗旱“主力軍”角色。早在今年4月,工程就啟動向棗陽應急抗旱供水,17天調水約1700萬立方米,緩解了“旱包子”的燃眉之急。
長江之水不僅滋養農田,也正為江漢平原的湖泊河渠注入新活力。
在荊州,鹽卡閘、白柳閘、半路堤閘——三條直通四湖流域的清水廊道已于今年4月15日全線貫通。藍天白云下,長江清水汩汩流淌,如同三條藍色動脈,源源不斷為洪湖流域“輸血”,農田喝上“及時水”,河渠洗去“一身塵”。
據介紹,位于江陵縣的白柳閘,設計流量60立方米每秒,其獨特設計確保枯水期也能自流引水;鹽卡閘、半路堤閘則分別承擔西干渠補水及入洪湖重任。三閘齊開,有效改善了區域水生態。
受近期降雨影響,全省旱情得到大幅緩解。9月16日12時,省防辦終止全省抗旱四級應急響應。監測顯示,當前湖庫塘堰總蓄水量達175.64億立方米,城鄉供水安全有保障,時令農作物灌溉用水需求總體滿足。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