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輸入設計目標、性能要求和制造條件,AI算法就可以自動生成成多種符合要求的設計方案;通過AI輔助建模可以將手繪草圖快速轉換為精確的3D模型參數;利用AI視覺技術,還可以對生產線上產品的圖像、視頻進行實時分析,自動識別缺陷,替代傳統的人工目檢……
在當前全球科技競爭與產業升級的背景下,工程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已從“可選項”變為“必選項”。這一進程的核心驅動力,在于工程軟件與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度融合。特別是“工程軟件+AI”作為工業互聯網與智能制造落地的關鍵技術路徑,獲得發展機遇與政策支持。
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有關負責人在日前舉辦的工程數字化大會2025上表示,發展工業軟件要聚焦重點任務,重點關注煥新行動、百大工程等,推動關鍵技術研發與成果落地見效。要加強生態建設,聚眾智、匯眾力,搭建供需交流平臺,推動場景開放與平臺共享。
“在推動AI與工程建設深度融合上,我們持續攻關BIM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出自主知識產權的BIMBase平臺,提升工程建設領域軟件基礎共性底座平臺供給能力?!敝袊ㄑ性狐h委副書記、總經理樊金龍表示,深入探索AI應用場景,通過構建“通用—行業—場景”三級AI技術框架,全面賦能工程設計、施工、運維各環節,助力實現工程領域科技自立自強。
人工智能技術與工業軟件深度融合的發展路徑有哪些?中國建研院構力科技黨委書記、董事長馬恩成認為,要以自主研發的BIMBase為基座,持續強基礎、搭平臺、建生態,積極拓展AI技術在工程設計等核心環節的應用深度,攜手合作伙伴在建筑、電力、交通、工業等領域推動應用落地,共同構建自主工業軟件生態體系。
在電網領域方面,國網經濟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齊立忠表示,建設孿生電網是實現新型電力系統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基礎,公司在電網工程建設階段大力推進三維設計和數字化施工技術,在電網運行階段已經開展了數字孿生和智能化建設。
在交通領域方面,中交集團智慧研究院院長蔣海峰介紹說,中交BIM中心基于大模型BIM Copilot的研發與探索,通過模糊自然語言交互輸入、規范智能問答、模型智能創建、參數智能推薦、代碼智能生成等能力,探索實現基于大模型的應用與開發新范式。
此次會議由中國建研院、國家建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筑工程)、工業軟件(BIM)生態聯盟、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工程數字化分會主辦,發布了面向工業、電力、交通等領域的一系列工程數字化成果,推動工程行業新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