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通訊員高一致、李棲梧)為加強長江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推動長江流域文物考古交流合作,9月23日,第二屆長江考古聯盟學術研討會在湖北武漢開幕。以長江流域為主的全國各地的近兩百名專家學者濟濟一堂,圍繞長江流域考古學文化譜系、技術發展、文化交流以及考古理論方法創新等前沿課題展開深入研討。

近年來,在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長江考古聯盟各省市考古工作者攜手并肩,圍繞“考古中國”等重大課題,在長江文明的起源探索、演進歷程、區域文化互動、大遺址保護、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地處長江之“中”的湖北,在“十四五”期間,考古工作保持奮進態勢:4個項目榮獲“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5個項目獲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重大項目立項;新增1家考古發掘資質單位,考古標本庫房、神農架考古院士工作站、鐘祥邊畈考古實習基地等建成并投入使用;出版《盤龍城(1995~2019)》《隨州周家寨漢墓簡牘》等考古報告10余部,《江漢考古》持續列入中文社科核心期刊;連續兩年成功舉辦盤龍城國際田野考古暑期學校,開展中越、中蒙聯合考古;新增國家考古遺址公園3家,2個項目獲評中華文物新媒體傳播推介項目,“鄖縣人”寫入人教版歷史教科書。考古服務社會、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能力進一步增強。

作為活動主辦方之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黨委書記劉志巖在開幕式上稱,長江考古聯盟自倡議成立以來,在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增強中國考古學在國際考古學界影響力、話語權的目標引領下,不斷推動學術資源共享、研究成果共創、文明價值共識。本屆研討會聚焦學術前沿,共謀發展大計,必將進一步激發長江流域考古工作的合力,為保護好長江文化遺產,深入研究長江文化內涵提供堅實支撐。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省文物事業發展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陳飛在開幕式上稱,考古工作是一項重要文化事業,也是一項具有社會政治意義的工作。舉辦長江考古聯盟學術研討會,必將有力推進長江流域考古、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結出新的碩果。

長江文化研究院院長黃學龍表示,湖北是長江文明形成的關樞之地,長江文化的集中涵養之地,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加強長江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的首提之地。湖北正加快建設長江文化高地,連續舉辦了兩屆長江文化藝術季活動,省委批準成立了長江文化研究院,基于此平臺還成立了長江文化國際傳播中心。長江考古聯盟去年在鄂成立并連續舉辦兩屆學術研討會,將繼續攜手聯盟單位以堅定的文化自信,把長江流域豐碩的考古成果研究透、闡釋好,更好地弘揚長江文化、傳播長江文明。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主任佟薇稱,長江不僅是經濟之河、生態之河,更是文明之河、文化之河。系統開展長江文明溯源研究、科學闡釋其文化基因及演進機制,對于實證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有著關鍵的作用,對于深刻揭示中華文明突出特性,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重要的意義。
長江考古聯盟單位表示,將進一步加強合作,圍繞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和夏商文明研究等重大科研項目,聚焦長江流域關鍵遺址的系統發掘與綜合研究,加強長江文明溯源研究,系統展示長江文明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考古人的智慧和力量。

開幕式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方勤主持,開幕式后,在湖北考古博物館開展了長江考古聯盟系列活動,舉行了長江考古聯盟研究中心授牌儀式、下一屆主辦方交接儀式以及《長江文明溯源展(數字展)》和《壟上春秋——蘇家壟遺址陳列》線上展開幕式。會議期間還舉行了《考古中國:長江中游文明進程研究課題成果》新書座談會。



研討會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考古博物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辦,得到中國考古學會新石器考古專業委員會、夏商考古專業委員會、兩周考古專業委員會及長江文化研究院的指導。
(圖源: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