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網民曬出的“防臺風貼”。(圖片來源于網絡)
湖北日報評論員 杜宇慧
“金克木、木克土、麥克風!”近日,大灣區許多網友用膠帶在窗戶上貼“麥”字,為應對臺風“樺加沙”做準備。
據中央氣象臺消息,“樺加沙”超強臺風級別已持續超40小時。強度之強,堪稱今年全球“風王”。23日下午,廣州緊急通知:停課、停工、停產、停運、停業。國家也迅速調撥6萬件中央救災物資支援廣東。
貼上“麥”字,真有用嗎?深圳氣象主播周禹解釋,貼“麥”和“米”都有用。用有厚度、有彈性的膠帶,交叉相貼,以防共振,還能防止玻璃破裂飛濺。
防風“神操作”不止于此。不少網友曬出自己的防風小技巧:繩捆垃圾桶、冰箱水箱配重、旗幟海報收卷……物理儲備更是驚人,泡面、自熱火鍋、礦泉水堆成小山,網友戲稱:“不知道的以為我要去荒野求生一個月。”
看似“土味十足”的做法,其實來自面對自然災害淬煉出的民間智慧。大灣區狂風暴雨時有發生,人們積累了大量“硬核”知識。《嶺表錄異》記錄“颶風將發,則海鳥驚飛,云色變異,水聲異常”;《廣東新語》講“植木以捍風潮”;民間有深溝高畦、桑基魚塘的生態杰作。有一代代人的經驗智慧打底,才能在風雨到來前未雨綢繆、積極應對。
如今,我們手握科技利器,創新精神不息。我國自主研發的CMA-MESO模式,精細“拆解”暴雨形成,實現36小時精準預報;國產神威超算“神威·海洋之光”構建了全球對流解析模式,達到“前所未有的精度”。細節中亦不乏人文關懷,深圳城管部門修剪樹枝、排查隱患、準備緊急避難所;社區人員上門送物資,鄰居互相查漏補缺,暖心交流中,盡顯城市溫暖底色。
“大灣區遍地都是老藝術家。”網絡熱梗既是調侃,也是致敬守護家園的每一個普通人。但也要記得,臺風天最靠譜的,還是聽從政府指揮,密切關注預警,非必要不外出,備好應急物資。愿“樺加沙”如歌詞所唱:“臺風無意登陸,留在留在半路”,風雨早歇,山河無恙。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