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劉金強)公共法律服務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程,也是保障民生、服務發展、維護穩定的關鍵支撐。近年來,孝感市孝昌縣深入貫徹《關于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以“構建人民滿意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核心目標,立足縣域實際,聚焦四大關鍵領域推動服務轉變,已建成縣、鄉、村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236個,群眾知曉率、首選率、滿意率持續位居全市前列,公共法律服務成為孝昌法治建設的鮮明標識與民生保障重要力量。
聚焦頂層設計,推動“分散建設”向“系統集成”轉變
孝昌縣將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平安孝昌、法治孝昌考核體系,以“一體化”思維破部門壁壘、統資源力量,確保建設“方向準、落地實、長效穩”。
健全機制明路徑。成立由縣委依法治縣辦牽頭、縣司法局負責、23個縣直部門及14個鄉鎮(區)參與的領導小組,制定《孝昌縣“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孝昌縣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均衡化標準(2023-2025年)》,明確“三年建成覆蓋城鄉、均等普惠、便捷高效的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總目標,細化“平臺建設、隊伍培育”等15項重點任務,形成“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責任人”閉環推進機制。
壓實責任強保障。將體系建設納入鄉鎮(區)黨政主要負責人述法清單、縣直部門法治考核指標,實行“一把手”主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業務科室協同抓的責任體系。建立“月調度、季督查、年考核”機制,縣委依法治縣辦聯合縣司法局定期督導,對滯后單位約談提醒,考核結果與評先評優、干部任用掛鉤。2024年以來,開展專項督查4次、推進會3場,解決平臺人員配備、經費保障等問題12個。
標準引領提品質。借鑒先進經驗,結合實際出臺《孝昌縣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服務規范》,統一規范縣中心、14個鄉鎮(區)工作站、219個村(社區)工作室的功能、人員、流程、制度,明確“組織、人員、工作、責任、保障”五到位,實現“事項、標準、程序、方式、紀律”五統一。目前,所有實體平臺均配專職人員或法律顧問,建立“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等制度,規范化達標率100%。
聚焦資源下沉,推動“大水漫灌”向“精準滴灌”轉變
針對農村面積廣、外出務工人員多、企業需求多元的特點,孝昌縣堅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構建“縣有中心、鄉有站點、村有工作室”三級服務網絡,讓法律服務“觸手可及”。
打造“樞紐型”縣級平臺。升級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整合法律援助、公證、律師等功能,設“涉企服務專窗”“老年人綠色通道”“農民工維權崗”,配智能查詢終端、遠程視頻設備,實現“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中心每周安排2名律師、1名公證員坐班,每月組織1次“法治體檢”進園區,2024年以來接待咨詢1000余人次,辦法律援助120件、公證80件。
建強“一線型”鄉鎮站點。14個鄉鎮(區)工作站推行“1+N”人員配置(1名專職司法行政干警+N名律師、調解員等),明確“法律咨詢、矛盾調解、法律援助指引”核心職能,并結合產業設特色服務:周巷鎮(苗木之鄉)設“苗木產業法律服務崗”,小河鎮(文旅名鎮)設“旅游糾紛調解室”,開發區設“企業法律服務聯絡點”。2025年上半年,鄉鎮工作站化解糾紛1200余件,提供企業咨詢320次。
激活“家門口”村級工作室。依托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219個規范工作室,聘法律顧問每月坐班不少于4小時,配“法律明白人”“人民調解員”各1名,推行“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人幫”模式。針對留守老人、兒童多的情況,每月開展“法治宣傳進農家”,提供上門咨詢、代申請法律援助;對偏遠山村,用“微信群答疑+電話隨訪”延伸服務,確保“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聚焦需求導向,推動“單一服務”向“多元供給”轉變
圍繞群眾“急難愁盼”與企業發展需求,孝昌縣創新服務產品、拓展領域,構建“普惠化+個性化”供給體系。
構建“五大體系”夯實基礎。打造法治宣傳教育、法律援助實施、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公益性基礎法律服務、法律服務市場監管“五大體系”,完善村(社區)法律顧問、公益服務等“四項制度”,依托“12348”熱線、湖北法律服務網,推動實體、熱線、網絡平臺融合,實現“線上咨詢秒響應、線下服務全覆蓋”。2024年以來,開展法治宣傳450余場,發資料12萬份;化解糾紛1800余件,成功率98%。
推出“特色項目”精準服務。針對不同群體打造“一群體一品牌”:面向未成年人,組“法援護苗公益律師團”,2024年開展“法治進校園”32場,覆蓋2.8萬學生;面向老年人,設“離退休干部法律服務工作站”,辦涉老法律援助86件;面向企業,組“專精特新企業專項法律服務團”,為23家企業提供“法治體檢”等服務,避風險15起、挽損800余萬元;面向農民工,開展“春雨行動”,2024年追薪120余萬元。
引導“社會參與”壯大力量。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行政委托,引導社會力量參與:與5家律所合作,派32名律師任村(社區)法律顧問;招200名“法律志愿者”,組“普法宣傳隊”“矛盾調解隊”;聯合工商聯、總工會等,建“涉企糾紛調解中心”“婦女兒童維權站”,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多元參與”格局。
孝昌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群眾滿意、企業認可”為檢驗標準,優化流程、創新服務,讓公共法律服務更有溫度與效率。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公證、法律援助領域推“減證便民”:實行“公證證明材料清單”,取消12項不必要證明;推“互聯網+公證”,2024年辦線上公證68件;落實法律援助“經濟困難承諾制”,將涉農事項納入援助范圍,簡化流程實現“申請即受理、受理即指派”。2024年以來,法律援助案件時限縮短3個工作日,滿意度99%。
主動“護航企業發展”。針對農產品加工、機械制造、文旅等主導產業,開展“法企同行”:組織律師入企“法治體檢”,幫完善制度、審合同;在開發區設“企業法律服務聯絡站”,提供“一對一”咨詢;建“涉企糾紛快速化解機制”,聯合法院等實行“優先調解、立案、執行”,2025年化解涉企糾紛25起,省訴訟成本60余萬元。同時,對接市司法局、涉外律所,為企業涉外業務提供服務。
打通“服務最后一公里”。針對農村交通不便,推“流動法律服務”:組“流動服務隊”每月入偏遠鄉村“趕大集”,現場辦業務;用“掌辦通”小程序推常識、開線上咨詢,2024年解答1200余次;為行動不便者提供上門服務,累計辦公證、法律援助130余件。
下一步,孝昌縣將優化平臺建設打造“10分鐘服務圈”、創新服務產品、加強隊伍培訓,構建更高水平、人民更滿意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