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韓曉玲、通訊員夏萍、杜子薇)“我希望作家能夠成為最后使用AI的人。”9月21日,在武漢舉行的新媒體文化博主大會上,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張清華談及“新媒體時代文學的創造與傳播”時如是說。臺下,著名作家劉醒龍沖他高高地豎起了大拇指。
張清華說,他完全可以借助Deepseek,輸入“以張清華本人的口吻,關于AI時代文學如何更好地保持創造力且有效地傳播,寫一篇1300字的發言稿”,而且他也確實實驗了一下,它在差不多20秒左右,給出了一個相當得體的完整的稿子。
然而這讓張清華感到憂慮:“我在想,假如我真的完全使用它,我的發言將是一個看似正確但實則充滿陳詞濫調的,看似詞語搖曳實則是一束塑料花的,看似觀點辯證實則并無思想力、創造力和反思力的假文章?!?/p>
AI時代已經來臨,它作為工具的作用與能力已經相當強大,而且它還必將繼續強大下去。但假如完全采用它,將會退化為一個它的工具和傳聲筒,自己將逐漸失去思索和辯證的能力,失去主體性——對此,張清華表達了迷茫。他提出:“我們必須投身于這個時代,沉浸其間;但是我們又務必不能完全喪失自我獨立的思索,和原始而笨拙的獨立的工作。在使用AI的時候,還要學會對它的駕馭與互動。”
張清華說,AI已經給我們的文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至少對于文學創造本身來說,他希望作家能夠成為最后使用AI的人。他同時表示,這并不排斥新媒體對于文化與文學傳播的介入,借助AI和新媒體來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是一個大趨勢,他衷心擁護這個新前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