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余瑾毅 通訊員 張璟祎
29周早產寶寶在家里降生,低體溫、全身失血性蒼白,生命危在旦夕。通城縣人民醫院緊急聯系武漢兒童醫院轉運中心,平安護送寶寶回漢接受治療。四個月時間,寶寶從930g長到了4.15公斤,平安回家。

29周寶寶突然在家降生
3月13日晚上11時許,通城縣的一戶農家,僅29周的寶寶突然在家里降生。寶寶還沒有成年人巴掌大,見孩子呼吸微弱,爺爺立即撥打了120,將寶寶送到了通城縣人民醫院。
三月的深夜溫度低,小家伙出現了失溫。禍不單行的是,由于寶寶在家里出生,遲遲未能斷臍,血液倒流至胎盤,出現了嚴重的貧血,亟須處理。
當地醫護斷臍、建立靜脈通道,阻斷了血液的流失,還為孩子補充了體液。為了幫溫箱里的寶寶盡快暖起來,醫護給他戴上了帽子,裹上了包被,頭和腳還放著溫暖的水瓶。為求進一步治療,通城縣人民醫院與武漢兒童醫院取得聯系,請求出動轉運救護車,營救寶寶。
移動溫箱送往武漢
第二天上午11時許,武漢兒童醫院危急重癥轉運救護車載著新生兒內科醫生莫璐霞和新生兒專科護士許晶、轉運中心護士姚雪萍抵達了通城。
莫璐霞親眼看到寶寶時十分擔心。早產寶寶大多是紅彤彤的,可由于嚴重貧血,這個寶寶全身蒼白,甚至透明,一根根肋骨在肉下清晰可見。由于明顯的呼吸窘迫,每呼吸一次,寶寶身上的肋骨內陷都清晰可見。
首要任務就是建立呼吸支持,莫璐霞為孩子進行了氣管插管輔助通氣后,孩子的呼吸肉眼可見地平緩了不少。隨后,醫護人員小心翼翼地將寶寶轉移至早已預熱好的移動溫箱,為返回武漢做準備。
2個多小時的路程,醫護人員為其進行體溫調節。莫璐霞介紹,這個孩子一直處于低體溫狀態,路上如果不糾正,可能因低體溫出現肺出血等危險情況。
返程的路上,轉運團隊每隔半小時測一次體溫,再以0.5℃為單位,一點點調整。抵達武漢時,孩子的體溫基本糾正到位。
一路上,護士許晶、姚雪萍輪番檢測孩子的血氧飽和度和各類指標。2個多小時后,救護車順利抵達武漢兒童醫院,住進了新生兒重癥監護室。
4個月闖關成功
初到監護室,大家都為這個孩子的恢復擔憂。醫護人員給他起了小名“小福”,希望他能福澤綿長。
住院期間,小福的心臟查出有動脈導管未閉,這個異常會導致血液缺氧和加重心臟負擔。醫護選用了最有效的藥物干預治療,小福也十分爭氣,入院第14天時,心臟超聲檢查結果顯示,小福的動脈導管神奇般地閉合了。
就在一切都在向好發展的時候,醫生檢查出小福出現了視網膜進行性病變,血管在小福的眼睛里肆意增生和亂長,小福面臨失明的風險。新生兒內科、眼科、麻醉科成立多學科協作組,大膽精細手術,術后小福轉危為安。
醫護當“臨時爸媽”申請慈善金
住院期間,醫護人員了解到,小福的奶奶、爸爸、媽媽因病無法照顧他,全靠70多歲的爺爺,可爺爺只會說方言,只會寫自己的名字,用的手機也是老人機,這給治療和溝通帶來了不小的難度。
今年4月底,小福恢復得很順利,要開始進行“袋鼠抱”治療。對于早產兒來說,“袋鼠抱”可以促進體溫調節、穩定生命體征、降低感染風險、加速體重增長,可是家人無法配合。
為此,護士長黃硯屏帶著新生兒內科的醫護人員們當起了“臨時爸媽”,小福瞬間成了“團寵”,只要誰忙完了就會去抱小福。
一天天地相處,小福跟這群“臨時爸媽”熟悉了,嘴里常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跟醫護人員“聊”得沒完。
為了幫助小福一家減輕負擔,醫護人員為她申請了“春苗基金”。正在新生兒內科進修的通城縣人民醫院兒科醫生吳俊全程當“翻譯”,把相關事項一句句翻譯成方言告訴爺爺。同時,吳俊還利用自己難得的休息時間開車回老家幫老爺子準備佐證材料,最終幫他申請了1.5萬元基金。
出院時,小福長到4.15公斤
今年7月底,經過四個多月的治療,小福從930g的袖珍寶寶長成了4.15kg的大寶寶。知其家庭照護他的不易,大家自發地為小福準備了不少物資,有嶄新的寶貝、小衣服、奶瓶和尿布等生活用品,還有必需的鈣、維生素等等。臨出院前,小福穿上了醫護人員給他準備的小衣服。
小福出院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醫護人員仍密切關注著小福的情況。據通城縣人民醫院反饋,為幫助小福更快追趕上同齡人,目前他正在通城縣人民醫院定期進行康復訓練。
武漢兒童醫院新生兒內科主任醫師曾凌空說:“小福的情況十分特殊,即使屋漏偏逢連夜雨,我們也要為小福撐傘,陪著他一點點長大。”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