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由AI生成
湖北日報評論員 周磊
9月23日晚,上海綠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布聲明,表示全面接受和配合有關部門采取的措施。對這份只有43個字的聲明,公眾認為“毫無誠意”。
此前,上海就“部分學校午餐中蝦仁炒蛋存在問題”一事發布情況通報,稱綠捷公司涉嫌瞞報食品安全相關信息,目前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并控制相關人員。
明明知道是蝦仁中有蟲,卻對外統一稱:下架原因系蝦腸外溢,有泥沙。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綠捷公司更是公然表示只是個別批次有細沙,“不存在別的食品安全問題”。一家食材配送企業,發現明顯異常,不是坦誠面對,而是統一口徑、選擇瞞報,折射的是其社會責任的缺失。
瞞報,是對食品安全底線的公然挑釁。在食品安全領域,尤其是校園餐食這一敏感地帶,任何僥幸都是風險,任何欺瞞都是犯罪。據2024年的公開報道,綠捷公司業務覆蓋上海全市16個區的50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日供餐超過50萬份,并頭頂“上海市名牌企業”、“中國團餐百強企業”等諸多光環。換言之,這條學校餐食供應鏈牽動著數以萬計學生的健康,一旦發生食源性疾病,后果不堪設想。手握校園配餐權,綠捷為何對食品安全毫無敬畏?明知問題所在,仍試圖敷衍、誤導公眾,將短期利益凌駕于社會責任之上。事后發布寥寥數十字的簡短聲明,更讓公眾感到一種敷衍。
往深層次看,“瞞報思維”暴露某些企業“抓不到就是賺到”的僥幸心理。瞞報行為是對公共安全的“二次傷害”。日供50萬份餐食的巨大體量,對供應鏈的精細化管理和風險控制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如果涉事蝦仁真的存在嚴重隱患,企業為逃避責任拖延處置,則可能導致風險擴散;即便最終檢測達標,瞞報本身也已消耗了社會應對風險的黃金時間。食品安全領域的“塔西佗陷阱”警示我們:一次欺瞞,足以讓后續所有解釋失去公信。企業的瞞報動機與錯誤行為,本身就是對社會信任的背叛。
當今社會,人人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監督員,任何企圖隱匿真相的行為,都如同紙里包火,終將自食其果。如今的市場環境和監管環境已今非昔比,“扯謊式危機公關”早已失效,真誠與透明才是唯一正解。這家企業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再次印證了一個鐵律:在食品安全問題上,任何企圖瞞天過海的行徑,終究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孩子吃飯的事,從來都是天大的事,沒有迂回空間,更不存在妥協選項。目前,上海三部門聯動響應、抽樣徹查、派駐工作組、國企臨時接管,立案偵查不僅是對個案的處理,更是對正義的守護。但綠捷事件仍是一記警鐘:食品安全,尤其是校園食品安全,容不得半點變通與馬虎。企業逐利是天性,但安全是底線。誰試圖在“瞞與騙”的歧路上投機取巧,誰就會失去市場、失去未來。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