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輪船“橫坐”在滑道上緩緩下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林晶 通訊員 蘭亭秋 潘萬齊 攝)
湖北日報訊 (記者林晶、通訊員蘭亭秋、潘萬齊)9月24日,宜都市長江畔的宜昌產投(宜都)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園區內,一艘長130米、自重2000噸的輪船橫“坐”在滑道上,從長江大堤上沿著斜坡緩緩下滑,40分鐘后,絲滑入水,浮在江面之上。
這是我國船舶首次實現“翻堤越壩”下水,而這要歸功于由中鐵科工集團研制的集成式船舶反拉滑道下水系統——“晟航”系統。國家一級科技查新咨詢單位——湖北省科技信息研究院查新檢索中心認為,該系統為國內首創,標志著我國在船舶建造特種裝備領域實現技術新突破。
中鐵科工集團軌道公司總工程師陳家樂介紹,傳統船舶制造對選址要求較高,船舶多采用重力式、漂浮式等傳統方式下水,存在危險系數高、受水位影響大、影響生態環境等問題。“晟航”系統可以布設在大堤上,讓船只翻過大堤時更安全、平穩,效率也更高,且不影響大堤結構安全和防洪安全,船舶制造選址也更靈活。
大噸位輪船是如何“坐滑梯”滑行入水的?記者現場看到,制造船舶的船塢距離“晟航”系統僅有幾百米遠。船舶制造完成后,16輛自行模塊車開到船底下,依次橫向排列,如同螃蟹密密麻麻的腳。而小小的自行模塊車,不僅是大力士,還可以升降、自行行走,每輛車配備了8對車輪,可以橫著走,也能原地打轉。在系統的“指揮”下,16輛車齊頭并進,整齊劃一,花費半小時緩緩將船舶運至與地面齊平的平臺上。船舶穩定后,平臺下方的滑道則通過牽引系統“連船帶車”拉至大堤上。此時模塊車又齊心協力,將船舶運送至下行的滑道上,然后模塊車撤出,待船固定好后,再沿著滑道一起滑入江中。“該系統支持自重2000噸至7000噸的大型船舶下水,5—6小時即可完成下水全過程,效率提高了30%。”陳家樂說。
“晟航”系統包含特種起重裝備、重載運輸裝備、智能控制系統和下水系統四大核心模塊。“‘晟航’系統服務于船舶的建造、運輸和下水的全流程,為沿江、沿海和內陸綠色船舶制造提供了‘一站式’智能裝備解決方案。”陳家樂介紹,目前,宜昌市正在加快建設“電化長江”示范區,該系統將有助于長江中游船舶建造產業綠色化、智能化、高質量發展。
宜昌產投(宜都)綠色智能船舶產業園區規劃有四期,包含綠色船舶制造、先進船舶制造及充換電配套等業務板塊。目前一期已經完工,年建造船舶能力達20艘。全部完工后,年產值可達100億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