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哲
通訊員 陳利波 王田
《湖北省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條例》將于10月1日起正式施行,標志著長江湖北段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已成為地方性法規(guī)。如何實現(xiàn)這一目標?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進行現(xiàn)場探訪。
9月24日10點09分,江風微涼。在武漢青山王家屋錨地,“邦尼98”散貨輪的船長胡彥強拿出手機打開“船E行”App提交污染物交付申請后,不一會兒,污染物接收船“鵠茂999號”就靠了過來。
記者登上污染物接收船。操作員馬純子一邊操作接收軟管接入貨船污水口,一邊說:“現(xiàn)在接收流程全部信息化,掃個碼就能交付、稱重、出憑證,數(shù)據(jù)實時上傳系統(tǒng),誰也作不了假。”她告訴記者,每天早上7點到下午3點,她的船從陽邏李家磯錨地到王家屋錨地走一個來回,將兩個錨地內有需求的船舶的污染物全部回收,高峰時期一天要接收30多艘船的污染物。
“現(xiàn)在污染物接收船是政府購買服務,我們不用花錢,生活污水、油污水全部上岸處理,比以前既省錢又省事!”胡彥強指著甲板下方的電子鉛封裝置說,“你看,這個閥門上‘鎖’后,污水就只能進儲存柜,再也不能直排入江。”固體污染物則統(tǒng)一放在甲板的分類垃圾桶里,由污染物接收船直接帶走。
胡彥強說,自己在長江跑船已有20多年,近年來長江水質明顯改善,江中大片的漂浮垃圾也很少見了。他口中的變化背后,長江海事局創(chuàng)新實施的船舶水污染物“船上儲存、交岸處置”的“零排放”治理模式起到了重要作用。該模式自2020年在三峽庫區(qū)開始試點,到2025年實現(xiàn)長江干線及35條重要支流全覆蓋。
“我們不僅要堵住偷排的‘后門’,還要打開交岸的‘前門’。”長江海事局危管防污處處長吳玉鋒介紹,截至目前,長江海事局累計對3.5萬余艘次船舶實施電子鉛封,出港船舶鉛封率高達99.9%。同時,推動“船—港—城”一體化治理,轄區(qū)布設污染物接收設施3300處、流動接收船183艘,實現(xiàn)港口、錨地接收能力全覆蓋。
武漢海事局工業(yè)港大隊副隊長林偉鑫表示,目前長江沿線港口碼頭、污染物接收站和第三方轉運、處置單位均建立使用“船E行”信息系統(tǒng),實現(xiàn)船舶污染物交付接收全過程監(jiān)管——從船舶交付到船上接收再轉運到上岸點,在岸上集中處理,全程可實現(xiàn)來源可溯,去向可詢。
“‘零排放’模式實施后,船舶水污染物上岸集中處置,有效杜絕了違法排放入江現(xiàn)象。”長江海事局副局長左中君說。據(jù)統(tǒng)計,2024年以來,長江海事轄區(qū)船舶水污染物交付量已達130余萬噸,不僅大幅降低船舶治污成本,還減少了船舶燃油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實現(xiàn)了生態(tài)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多贏。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