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北日報評論員 張雙雙
窗戶貼“麥”字借力抗風,重卡當“墻”守護店鋪,企鵝雕塑、汽車飛機皆被“五花大綁”…… 超強臺風“樺加沙”逼近,廣東全省進入防風Ⅰ級應急響應狀態,迅速開啟硬核防風模式,嚴陣以待、周密防范。
常年與臺風“過招”的城市,身經百戰。臺風來襲時常伴隨暴雨和風暴潮,一旦物件被吹或沖走,不僅可能危及生命安全、造成財產損失,還會堵塞排水口、影響交通,給救援和災后恢復帶來麻煩。正因深知這些隱患,硬核防風模式成為沿海居民的“肌肉記憶”——商鋪店主用繩索加固招牌,小區物業組織清理天臺雜物,居民自發將陽臺花盆搬至室內。這看似瑣碎的舉動,既是保護自己,也是守護公共安全。多年的臺風防御實踐,讓“防患于未然”的意識深植人心,也沉淀出一套貼合實際的應對經驗。
此次“樺加沙”堪稱今年西太平洋的“風王”,風圈廣、移速快、破壞力大,其威脅不容小覷。越是來者不善,就越要提高警惕;越早準備起來,就越能占據主動。從氣象部門精準監測、及時發布預警,到啟動應急響應、迅速部署防范;從專業力量籌備物資、檢修設施,到群眾主動參與加固門窗、轉移物資,一套上下聯動防臺風體系高效運轉。這背后,是中國在數十年臺風防御實踐中千錘百煉出的防災減災能力,形成了一套涵蓋“監測—響應—動員—保障”的完善防御體系。讓我們面對臺風這個“熟悉的對手”時,有了從容應對的經驗和穩健處置的底氣。
以往防臺風的經驗我們要認真吸取,繼續發揚迎難而上、連續作戰精神,堅決杜絕麻痹思想、松勁心態、僥幸心理,立足最不利、最復雜的情況,做最充分準備,爭取最好的結果。從細節處發力、向短板處攻堅,小到一個門頭招牌的加固,大到一片區域的人員轉移,都要提前排查隱患、制定預案,不遺漏任何一個可能的風險點,更需層層壓實責任,確保每一項舉措都能落地見效,以防臺風舉措的確定性應對臺風災害的不確定性。
超強臺風考驗的既是防災體系的完備程度、各方與自然災害賽跑的執行力,也是社會的凝聚力和穩健心態。只有始終把“防”字擺在首位,將經驗轉化為具體行動,讓“時時放心不下”的態度貫穿于每一個細節,才能在與自然災害的較量中牢牢掌握主動權,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讓每一份“硬核”付出,都化為風雨過后的平平安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