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楊文漪、通訊員韓子豪)食用油安全,事關千家萬戶。如今在武漢,這項關乎“舌尖安全”的監管工作,因AI技術的深度介入正變得前所未有的精準與高效。記者近日實地探訪獲悉,武漢市市場監管部門在食用植物油專項整治中,創新引入AI“電子眼”作為“云監工”,實現對原料入庫、生產加工、儲運銷售全鏈條的24小時無縫智慧監管,為市民“油瓶子”安全構筑起一道堅實的數字防線。

在武昌區湖北中昌植物油有限公司的原料接收區,一輛運油罐車緩緩駛入,它面臨的第一個“考官”便是高處的AI攝像頭。罐車車牌自動識別登記、過磅稱重、檢查鉛封是否完好……一系列操作被AI“電子眼”實時記錄、自動分析。
“我們對每一車原料油都實行‘批批檢’,檢驗合格方可卸油。”企業品控人員一邊在罐車頂部取樣口操作,一邊向記者介紹。市場監管人員則可通過系統同步調閱企業臺賬、票據及證明文件,而AI記錄下的全流程影像,成為了事后追溯最直觀、不可篡改的“電子證據鏈”。這套系統尤其針對即將于明年2月實施的國家新標準《食用植物油散裝運輸衛生要求》,實現了對運輸環節的前置精準管控。
走進潔凈的灌裝車間,只見不同顏色的管道上涂有醒目的分類標識。“綠色代表花生油,黃色代表菜籽油,通過顏色管理,能從源頭防止因工人誤操作導致的‘串油’風險。”企業負責人解釋。與此同時,AI“電子眼”正如同不知疲倦的“超級質檢員”,持續監控著車間衛生狀況、設備清潔維護是否到位,并能自動識別工作人員未規范穿戴工作服、現場發現有害生物等異常情況,第一時間向企業和監管方發出雙向預警。
在成品區,監管人員結合AI記錄,仔細核對每一桶油的標簽標識。“確保產品名稱、配料、生產日期等信息真實準確,是維護消費者知情權的最后一道關卡,AI讓我們的監管視線延伸到了每一個細節。”一位現場監管人員表示。
企業負責人現場向記者演示了手機端的市場監管“陽光工廠”平臺。輕點屏幕,油罐區、生產車間的實時畫面一目了然,AI分析結果實時推送。這意味著,監管已從過去的定期抽查,升級為現在的全天候“云值守”。
市市場監管局監管人員表示,監管中引入AI自動識別違規行為,是保障散裝植物油儲運安全的創新之舉。本次食用植物油專項行動將持續加大監管力度,進一步壓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以AI技術賦能提升食用油全鏈條質量安全水平,切實守護市民“油瓶子”安全。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