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網球學校,文化課與網球訓練并重。

法布瑞克(右)對陳高恩(左)進行針對性訓練。

格蕾西亞給小球員傳授呼吸技巧。

湖北省網球學校新校區緊鄰京山網球訓練基地,硬件設施達到國際水準。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詩秋 通訊員 成麗平 余舟
湖北中部,有一個60萬人口的尋常縣級市——京山。與大城市相比,這里的月薪、房價、繁華程度不可同日而語,卻擁有“中國網球之鄉”的城市品牌,網球氛圍浸透街巷。
最近,這座小城再添新話題:一對網球領域的“老外夫婦”選擇扎根于此——丈夫法布瑞克·岡薩雷斯,34歲,墨西哥籍,15年青訓經驗,曾深耕美國、西班牙,以教練身份參與過法國網球公開賽相關工作;妻子格蕾西亞·岡薩雷斯,31歲,墨西哥、美國雙國籍,呼吸治療師出身,曾在哈佛大學進修呼吸疾病專科課程,服務過多位WTA(國際女子網球協會)職業球員。
他們為何放棄國內外大城市的優厚條件,落腳這座尚未誕生網球巨星的小城?遠道而來的“追球家庭”,為何愿將事業與生活托付于此?他們為京山網球帶來了什么?
答案,藏在一個個網球故事里。
為何是京山
一通國際電話,讓這對夫婦與京山結緣。
今年2月,京山市整合湖北省網球學校資源,與引進的世杰體育職業網球俱樂部合作,在網校開設“世杰班”。這個主打“專業訓練+系統文化課”的特色班級,僅半年就吸引40多名外地高水平學員慕名而來。
俱樂部核心成員、ATP(職業男子網球協會)現世界第一阿爾卡拉斯的啟蒙教練何塞,深知基層網球青訓缺好教練。他撥通剛結束上海執教工作的法布瑞克的電話:“來京山看看吧,這里的網球氛圍超乎想象。”
8月中旬,恰逢京山舉辦全國大學生網球錦標賽總決賽,夫婦倆專程來考察。初到京山,法布瑞克眼前一亮:“球員們的精神狀態飽滿,場地標準對標國際,就連街道上都滿是網球元素,熱愛網球的我,一下子就被這里吸引。”
最初,格蕾西亞心里有些顧慮——在國外網站上搜不到多少關于京山的信息,直到她通過微信查詢才發現:“原來這里的網球早已是全民運動。”
真正打動他們的,是京山的行動力:一周內辦妥工作簽證,為兩人安排了近80平方米、緊鄰省網校的英才公寓,正式聘請二人為網校與俱樂部雙料教練。
“這里能讓我的經驗真正落地。”法布瑞克說。如今,他把國際化技戰術訓練帶到京山;格蕾西亞則創新開設國內青訓少見的呼吸訓練課,這類融合運動生理學的專項課程,能有效幫助孩子們突破體能瓶頸。
這樣的復合型人才,正是中國基層網球訓練的稀缺資源。
不賭未來,也不丟當下
場上是汗水浸透運動服、不知揮拍多少次的孩子,場下是攥著水瓶、目光殷切的家長。
9月15日下午,高敏坐在湖北省網球學校(以下簡稱“省網校”)的球場邊,視線追隨著12歲兒子陳高恩的身影——法布瑞克耐心調整他的擊球姿勢,糾正擊球落點。這位來京山僅半個月的外教,已贏得母子倆的完全信任。
陳高恩來自鄭欽文的故鄉十堰。去年,高敏帶兒子來京山參賽。看到賽事冠亞軍均出自省網校,兒子便動了來這里讀書的念頭。
此前在十堰,高敏每周末送兒子去奧體中心練球兩三次,從未想過系統性培養。但網球興趣在孩子心中不斷滋長,陳高恩常對著偶像阿爾卡拉斯的比賽視頻模仿揮拍動作。
今年年初,高敏最終決定帶兒子到省網校就讀,很大程度上源于一份務實考量:孩子剛滿12歲,盡管已在不少大小賽事中斬獲冠軍,但未來是否走專業網球道路,仍充滿變數。她不愿讓孩子放棄學業投入網球訓練,“覺得當下沒必要賭上全部”。
到京山半年,陳高恩的變化肉眼可見:與全國優秀同齡人同場訓練,球技進步迅猛;更讓高敏滿意的是“見縫插針”的學訓安排——每天5小時訓練后,孩子步行3分鐘就能回到教室上文化課,無需像在十堰一樣,在訓練場與學校之間往返奔波。
在國內,網球青訓往往意味著高昂投入與艱難選擇:要么自費聘請私教,孤軍奮戰;要么加入俱樂部,卻常要犧牲文化課時間;要么像鄭欽文的父母那樣,送孩子赴海外訓練,破釜沉舟,一年花費超百萬元。
京山,為像高敏這樣的家庭提供了一條新路。
2018年,京山市與湖北省體育局共建省網校,這是全國唯一“省校縣辦”的公辦網校。學校擁有45片標準球場,涵蓋紅土場、草地場等專業場地,開設有“特長班、精英班、國際班、世杰班”,適配不同學員的需求。最讓家長心動的是“性價比”——精英班年學費2.5萬元,國際班需從精英班中選拔,學費和前者一樣,遠低于一線城市每年超過40萬元的青訓投入。
更關鍵的是,學校的文化課教師從本地公辦學校擇優選拔,教學進度與普通學校完全同步;初中部80%的學生能憑借文化課成績與網球特長,考取省級示范高中京山一中。
去年夏天,鄭欽文摘得中國首枚奧運網球單打金牌,中國網球熱度攀升,天南海北的家長與少年紛紛涌向京山。省網校招生辦的電話從早響到晚,不少家長帶孩子實地考察后當場報名。入讀的孩子中,有沖職業的“野心派”,也有求升學的“務實派”,但家長們的初衷一致:“不想讓孩子因打球耽誤學業。”
如今,高敏在省網校附近租了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陪讀,月租1500元,讓陳高恩每天跑步上下學,順便鍛煉體能。身為網球愛好者的她,在京山還考取網球裁判員證:“周末執裁一天能掙300元,也能更懂孩子的訓練。”
眼下,陳高恩仍有短板——12歲身高1.73米,不矮但是偏瘦,大腿力量不足導致下蹲時重心偏高,但法布瑞克的針對性指導已讓他進步明顯。法布瑞克曾帶過WTA前100名的俄羅斯選手加薩諾娃,指導過6位征戰ITF、ATP、WTA職業巡回賽的選手,他忍不住夸贊陳高恩:“在35攝氏度的高溫下,他也能堅持訓練,這份熱情比不少墨西哥、美國的學員強。”
高敏的規劃很務實:“先打牢基礎,等孩子14歲再看是否走專業路;就算最終沒走職業路,靠網球特長考個好大學也很體面。”
高風險下的“京山勝算”
這些年,省網校學員在全國青少年最高級別賽事中金牌拿到手軟,名氣在家長圈里傳開。但校方深知,網球是極度個人化的運動,僅靠“一對多”的常規訓練,很難助力學員沖擊職業賽場。
京山也清楚:要打好“網球牌”,高水平教練與復合型人才是核心資源。
9月16日上午8點,省網校室外訓練場,格蕾西亞為熱身的隊員發放呼吸訓練器械:“呼吸是運動的基礎,練好了,才能支撐高強度的訓練與比賽。”
“來,跟著我做!”她一手按在胸口、一手貼在腹部,吸氣時腹部緩緩隆起,呼氣時綿長地吐氣,小球員們認真地模仿。
格蕾西亞的呼吸課專門針對8至12歲的球員,核心是幫他們用腹式呼吸替代胸式呼吸,提升運動中的供氧效率。遇到聽不懂英文的孩子,她就靠手勢示范,還設計了游戲化教學環節。“以前孩子擊球時氣息短,現在能長吐氣,發力更順了,比賽時也不慌神了。”有家長這樣反饋。
ATP、WTA前100名的席位,是天賦、努力、運氣與資源的多重篩選結果。但省網校正通過搭建職業化訓練體系,用個性化訓練尋找“突圍勝算”。
憑借政策支持與亮眼的青訓成果,去年底,京山成為唯一入選首批全國網球奧運梯隊建設重點城市的縣級市。
青訓體系獲國家層面認可,這一身份對京山網球意義深遠。省網校迅速從全國U10至U14排名前三的選手中,篩選出9名頂尖苗子組成奧運梯隊班,薄斗、薄小滿、李世珵、朱鵬睿等潛力學員均在列。這些孩子的學籍已轉入京山,以湖北名義注冊——他們之中,或許就藏著下一個鄭欽文。
本月初,奧運梯隊班的9名孩子遠赴西班牙瓦倫西亞一家職業俱樂部,開啟為期50天的外訓,跟隨WTA前十選手巴多薩的教練學習國際前沿訓練理念。“孩子每天都會發視頻回來,說國外的訓練強度更大,學到了很多新技戰術。”奧運梯隊學員王逸凡的媽媽說。
京山市政府也給予大力支持:新增網球發展專項基金,促成李寧集團贊助這批學員,從訓練服到行李箱一應俱全,大大減輕了學員家庭在器材、服裝上的投入。
“14歲后若要沖擊職業,可能要犧牲部分學業。”省網校執行校長高寶坦言,京山的底氣在于:青訓梯隊完善,能匯聚全國好苗子;本地高水平積分賽事多,學員參賽機會充足;還能近距離接觸職業比賽,“不用賭上全部,也能一步步靠近網球夢想”。
9月20日至28日,京山舉辦全國首個縣級市國際職業網球賽事——WTA125賽與ATP100賽,全球130余名選手參賽,總獎金32萬美元。賽事期間,陳高恩等80余名省網校學員擔任球童,目睹職業選手在賽場上的每一個動作,眼中滿是向往。
賽后,陳高恩告訴媽媽:“我看到他們呼吸時肚子會動,和格蕾西亞教練教的一樣!我也想打得像他們一樣出色。”
外教扎根,等待機會
法布瑞克的一天,從早上8點到晚上6點,訓練課排滿。
為幫助這對夫婦更好地融入當地生活,日前,高敏邀請法布瑞克,與當地“跨界教練”彭菊芳切磋球技——63歲的彭菊芳,白天在家喂牛,晚上去球場教球,35年來帶出3000多名學員。
他們打球的地方,是文峰公園內京山最早的沙土網球場。球場邊貼著“會員”名單,每天最早到的人會主動灑水、用石灰線畫球場邊界;會員每年繳納100元會費,專門用于球場修繕。外地球友也常慕名而來,無論認識與否,大家都會兩兩組隊雙打,只為讓更多人能上場打球,氛圍格外融洽。
在京山,公共網球場通過小程序就能預約,白天免費開放,晚上僅象征性收取20元燈光費,草根網球的土壤得以完好保留。與此同時,也有可容納5400人的國際網球中心,規模堪比一線城市的專業場館。幾乎每個周末,京山都會舉辦不同級別的網球賽事,熱鬧非凡。
這兩年,京山還借鑒“村超”“村BA”的群眾體育經驗,辦起全國首創的“村網”賽事:以社區、農村為單位組隊,不設等級限制,不限身份年齡,小學生與退休老人都能同臺競技;賽事期間配套音樂會、美食市集,吸引來大批網球愛好者與游客。
盡管京山的網球氛圍濃厚,但在大眾視野中仍顯小眾。高寶感慨:“要是能走出像鄭欽文這樣的頂尖選手,京山網球肯定會被更多人看見。”
不過,他對人才培養有著清醒認知:“李娜、鄭欽文這樣的頂尖選手,天賦、機遇與努力缺一不可,本就可遇不可求。而且我們也清楚,學員一旦出成績,終究會走向資源更集中的大城市、更高階的平臺。”
即便如此,高寶并無顧慮:“京山的價值,在于為有潛力的孩子提供成長的土壤,幫他們打牢基礎。哪怕未來他們走得再遠,這段在京山的經歷,也是他們的財富、京山的驕傲。”
法布瑞克對京山充滿信心,計劃與妻子長期扎根這里:“我帶的學員中,至少有2人具備職業選手的潛力,能在這里培養出職業選手,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
用誠意留住人才,用平臺托舉夢想,讓每一位扎根于此的人,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詩與遠方。或許,這正是小城以網球實現“突圍”的意義。
京山能否孕育出下一個網球巨星?時間會給出答案。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