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 (記者張倩倩、通訊員陳昱、童克琴)硬幣大小、通體透明、宛若水中浮動的降落傘……近日,武漢市江漢區小南湖中,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水中大熊貓”索氏桃花水母。9月23日,經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鑒定,確認其身份。它們的到來,為這座超大城市中心城區的水生態治理成效,出具了一份沉甸甸的“最優認證”。
9月17日,江漢區湖泊管理所工作人員蘇恒在例行巡湖時,首次發現了這些成群出現的傘狀浮游生物,它們在午間陽光照射下尤為顯眼。蘇恒上報江漢區水務和湖泊局后,迅速引起重視。
第二天一早,湖北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生態修復首席專家康玉輝博士赴現場分析,初步判定為桃花水母。隨后,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陳非洲專程來漢采樣進行權威鑒定,最終確認本次在小南湖發現的桃花水母為索氏桃花水母。
“淡水為何出現水母”“是否具有毒性”……面對市民疑問,康玉輝解釋道,桃花水母屬于目前已知的唯一淡水水母類群,存在于水質清潔的淡水環境,“可能是通過水生植物、鳥類等媒介進入了小南湖。”
桃花水母并非普通生物。作為最早誕生于5.5億年前的“活化石”,它對水溫、酸堿度、溶氧量等指標極為敏感,是衡量水體生態環境的極佳指示物種。此次在高度城市化的中心城區湖泊發現桃花水母,具有重要的生態指示意義。
然而,這片如今能孕育“水中大熊貓”的水域,曾面臨嚴峻挑戰。資料顯示,位于江漢北路與臺北路之間的小南湖,是武漢水域面積最小的城中湖之一,僅3.5公頃,且被建成區緊密包圍,自凈能力弱,抗污染風險能力較差。
江漢區水務和湖泊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近年來,江漢區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治理,主動轉變養護思路,從單一的水質管理向構建完整生態系統轉型,通過加強水質監測、優化水生植物養護、建立水草堆放場、進行內源治理等一系列措施,逐步修復健康水生態。目前,小南湖生態系統已逐漸穩定,湖泊水質已穩定達到該湖功能區劃要求的地表水Ⅳ類標準,并逐步向好。
據了解,中國作為桃花水母分布最廣泛的國家之一,從上世紀80年代起,我國已有多例報道,主要以長江流域較多,武漢中心城區還是首次發現。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