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通訊員 鄧偉
個體工商戶是經濟社會運行的“毛細血管”,更是穩就業、促創新、惠民生的重要力量。推動“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為企業”,不僅是經營主體突破瓶頸、提質發展的內在需求,更是武漢優化經濟結構,提升城市經濟韌性與競爭力,塑造高質量發展格局的關鍵抉擇。
2024年2月,武漢出臺《關于推動個體工商戶轉型升級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行動方案》,系統構建全維度政策體系與全周期服務機制,全面激發個體工商戶內生動力。一年多來,全市已成功推動近6000家個體工商戶實現轉型升級,一批批曾經的“小門店”正以“企業”新身份,昂首邁向更廣闊的發展天地。
機制“搭臺” 集成服務系統推進“小個體”壯大
武漢堅持高位統籌、系統推進,市市場監管局牽頭協調經信、人社、稅務等13個部門,建立常態化聯動機制,鎖定服務對象,推動各項政策精準落地、高效貫通。
在這一機制推動下,洪山區豆美源豆制品店從社區里的“散裝豆制品小店”升級為“全鏈條食材供應企業”。不僅拓展了預包裝食品與互聯網銷售業務,更憑借小微企業身份享受稅費減免,月均減負近3000元。
從“跑多次”到“一天辦” 流程再造釋放改革紅利
武漢率先在全省開展“個轉企”一件事改革試點,突破傳統“一注銷一新設”的繁瑣流程,依托湖北省政務服務網,線上集成變更登記、清稅驗證、印章刻制、社保登記等多項服務,實現“一網通辦、一日辦結”,辦理時間較改革前壓縮50%以上。
這場以經營主體體驗為核心的制度創新,為江夏區利之民百貨店這樣的商戶開辟了快速發展通道,不僅順利接入社區團購平臺,還在周邊社區開設分店,營收實現階梯式增長,經營版圖持續擴大。
融資不再難、訂單接得住 “個轉企”激活發展新動能
政務服務的溫度,藏在每一次主動靠前的幫扶里。全市累計在政務服務中心、街道便民服務中心開辟“個轉企”綠色通道128個,組建134支流動服務隊,帶著政策、流程和解決方案走進街區商戶,提供“一站式”全流程服務。
黃陂區創新推出“三個一”上門服務——一套政策圖解讓條款變“明白紙”,一次全流程實操演示讓轉型少走彎路,一份專屬聯系卡讓幫扶隨時在線;東湖高新區打造“AI 市場監管”智能助手,通過大數據精準匹配政策與商戶需求,推動服務從“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轉變。
青山區吉源食品銷售部在流動服務隊的上門指導下順利轉型為供應鏈公司,不僅拿到了期待已久的經營資質,更成功簽約多個種養殖項目,徹底突破原有業務瓶頸。
分類培育、梯度成長,讓小店擁有“出彩”機會
“個轉企”不是“一刀切”的統一行動,而是“量身定制”的精準賦能。全市實施個體工商戶分型分類精準幫扶機制,聚焦“成長型”“發展型”“名特優新”三類主體,構建梯度培育體系。
截至目前,全市已識別“成長型”個體工商戶10.84萬戶、“發展型”0.99萬戶,認定“名特優新”個體工商戶1038戶。通過差異化扶持——為“成長型”提供合規指導,為“發展型”鏈接資源,為“名特優新”打造品牌,一批有特色、有潛力、有口碑的優質個體正加速向現代企業轉變。
蔡甸區玉賢街道“樺樂家智能家居”是精準施策的典型案例。納入幫扶后,市場監管部門以“個轉企”為抓手,通過開通綠色通道、搭建銀企對接平臺、指導標準化建設提供全鏈條支持。企業轉型后,年產能由過去2萬-3萬方提升至5萬-6萬方,建成3條智能化生產線,新開拓多省市場,還憑借數字化管理縮短30%生產周期,實現跨越式發展。
當前,武漢市正結合“個體工商戶服務月”活動契機,大力宣傳“個轉企”改革政策。未來將持續優化服務流程,深化政策集成與數字賦能,營造良好生態,推動更多經營主體“破繭成蝶”,匯聚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力量,為武漢在支點建設中擔當龍頭、走在前列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