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通訊員孔超 吳攀 符攀
這是一堂跨越時空的青春對話,也是一次滌蕩心靈的精神洗禮。9月28日下午,由中共武漢市委宣傳部、武漢市教育局聯合主辦的“弘揚偉大精神 奮力建成支點”2025年武漢市“同上一堂思政課”活動,在武漢教育電視臺演播廳隆重舉行。整堂課以信仰之光點亮青春夢想,以英雄之魂激蕩奮進力量,為全市青少年帶來一場深刻而生動的思想政治洗禮。
思政課匠心獨運,將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抗疫精神三大彰顯武漢風骨的精神譜系,與新時代英雄城市建設的火熱實踐深度融合,沿著“力量之源”、“英雄血脈”、“支點有我”的邏輯主線層層推進。借助現代舞美技術,光影交錯間搭起一條“時光通道”,讓厚重的歷史與蓬勃的青春激情碰撞,偉大精神與年輕的心靈“撞個滿懷”。這不僅是再現歷史、昭示價值的一課,更是傳承精神、汲取力量的一課,是啟發思考、砥礪篤行的一課。

第一篇章:力量之源——鑄就信仰的基石
“同學們,知道什么是‘支點’嗎?在物理學中,它能撬動千鈞;在我們的人生中,它是信念扎根的土壤;而對于武漢這座城,它更是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是時代賦予我們青年一代的千鈞重任!”課程串講人、中共武漢市委黨校教育長翟一博教授以鮮活比喻開啟“力量之源”篇章,瞬間拉近了宏大主題與學生的距離。
她從一顆點燃理想的“小火苗”、一個錨定城市氣質的“硬坐標”、一個回應時代之問的“發力點”講起,巧妙勾連起武漢城市精神的傳承與中部崛起的時代命題。隨后,她以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的革命傳奇為敘事起點,深情追溯武漢作為大別山革命斗爭重要策源地的紅色根脈,深刻闡釋大別山精神中蘊含的青年擔當。緊接著,沉浸式情景劇《風云武漢》將觀眾帶回全民抗戰的烽火歲月,那份軍民一心、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早已熔鑄為城市基因,成為今日武漢勇擔“建成支點”使命的精神底氣。

第二篇章:英雄血脈——傳承奮斗的薪火
思政課進入“英雄血脈”篇章,聚焦當今時代掌握核心技術的關鍵之戰。通過主持人與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研發總院副總工程師管永超的現場對話,武漢科研團隊面對挑戰、自力更生、攻堅克難的決心與勇氣躍然眼前。隨后,情景劇《一分鐘》匠心獨具地安排抗洪英雄與抗疫醫護進行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讓觀眾真切感受到英雄血脈在一代代人身上的賡續與流淌。翟一博教授深刻指出,從科技自立的無聲戰場,到抗洪抗疫的生死考場,武漢人民始終用行動定義著“英雄”的內涵。

第三篇章:支點有我——激揚創新的浪潮
“支點有我”篇章則將視角投向“創新”這一時代最強音。以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激光技術領域突破國際壟斷的生動案例,深刻闡釋了“創新是青年的必答題”這一現實課題。翟一博教授強調,從歷史走向未來,變化的只是時代的考卷,不變的是一以貫之的擔當品格。她鼓勵廣大青年學子,要從大別山精神中汲取信念之鈣,從抗洪精神中淬煉擔當之肩,從抗疫精神中磨礪前行之勇,將課堂所學轉化為建設家鄉、報效祖國的實踐動能。

課程尾聲,集體朗誦《支點建設,武漢有我》字字鏗鏘,全場大合唱《有我》歌聲嘹亮,發出了武漢青年參與支點建設的最強音,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
這堂思政課突破了“你講我聽”的傳統模式,打造了一場可看、可聽、可感、可思的沉浸式體驗。師生們仿佛進行了一場“時空穿越”,從叩問歷史,到聆聽時代召喚,再到產生深刻的精神共鳴,情感隨著場景轉換層層遞進,真正觸摸到了那段熱血沸騰的歲月,感受到了精神力量的磅礴。

“這節課太震撼了!”一名學生在課后采訪中激動地表示,“在沉浸式體驗中,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大別山精神、抗洪精神和抗疫精神的精髓。武漢,從來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每個人都應是中部崛起藍圖上的一個‘支點’。只有腳踏實地,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才能匯聚起推動城市進步、國家繁榮的青春力量。”
參與情景劇《風云武漢》演出的湖北藝術職業學院學生劉芷汐分享了她從怯場到深刻理解角色的心路歷程:“為了演好那位在戰場上尋找犧牲兒子的母親,我專門去革命紀念館尋找感覺,學習優秀演員如何塑造歷史人物。我逐漸明白,她的淚水不僅是為自己的孩子而流,更是替千千萬萬在戰火中失去親人的家庭而流。這段經歷讓我對歷史有了更切膚的認識。”
幕后創作團隊透露,為了確保課程內容真實感人、有據可依,他們查閱了大量歷史文獻,融入了珍貴影像資料,并在道具、服裝乃至“時空對話”的情節設計上精益求精,旨在將宏大敘事轉化為可知可感的細節,讓歷史故事煥發新的生命力,既讓學生把握歷史片段,更引導他們理解完整的歷史脈絡。
據悉,自2019年起,武漢市已連續七年精心打造“同上一堂思政課”品牌活動,持續拓展課堂、校園、社團、家庭、社會“五大陣地”。去年創新推出的“場館里的思政課”,進一步打破了傳統課堂邊界,打造沉浸式教學新樣態。今年,除繼續舉辦現場展示和“場館里的思政課”外,全市還將召開學校思想政治課工作座談會、組織“支點建設武漢行”實踐活動等,提升課程質量,加強日常思政教育,持續以“同上一堂思政課”為抓手,不斷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