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劉勝、通訊員廖娟)9月28日,大冶市金湖街道的姜橋制氫工廠,一輛公交車駛入后短短幾分鐘加滿氫氣后離開。據介紹,包括12輛氫能公交在內每天有上百輛車來這里加氫。
這個制氫工廠可不簡單,作為湖北首個國家級氫能項目,背后是國內首個巖穴儲氫工程。該工程利用當地挖空的廢棄礦山內部空間,建造長30米、直徑5米的圓柱形儲氫硐室,通過近百米的輸送管道,安全儲存工廠產出的富余氫能。

姜橋制氫工廠,主體建筑包括制氫車間、氫氣球罐、壓縮機車間等
同時,金湖街道以建設制氫工廠為契機,開展“光伏+礦山修復”模式改造。姜橋制氫工廠旁,100多米高、寸草不生的廢棄礦山上,山體坡石已處理平滑,裸露的礦山上鋪滿了光伏架和光伏板。這里的光伏板發電,利用電能將旁邊湖泊的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然后進行儲存。據介紹,該項目年產綠電4億度,年減排22.78萬噸二氧化碳。專家介紹,光伏板的鋪設,更有利于下面喜陰植物的生長,對礦山修復有好處。

裸露的山體上鋪滿光伏板
氫燃燒的產物是水,氫能被稱作世界上最干凈的能源。目前,國內氫能的規模化、安全化儲備以及全產業鏈運營還處于探索階段。
“用廢棄礦山的山體作為巨大儲氣罐,經濟又安全。”工程的施工方中冶武勘工程設計院總經理陳斌介紹,該項目是我國對巖洞大規模儲氫技術的首次探索,由中冶武勘聯合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武漢科技大學等科研院所、高校開展科研攻關。
以往,氫氣通常儲存于地面鋼質球罐中,存量有限、造價偏高,還非常占用地面空間。利用廢棄的巖洞儲氫則具備儲量大、成本低、安全系數高等特點。大冶市礦山資源豐富,很多廢棄礦山適合作為巖洞儲氫。
“每天生產六噸多氫氣,氧氣有幾十噸。5分鐘就能給一輛公交車加滿氫氣。”投資方光谷東國投項目負責人曹博說,大冶綠電綠氫制儲加用一體化氫能礦場綜合建設項目總投資34.37億元,涵蓋光伏發電、綠電制氫、氫儲運加等全產業鏈,大冶還有3個廢棄礦山在建加氫站。
加氫站只是大冶開展礦山修復的一個縮影。作為全國首批資源枯竭型城市,僅大冶已閉庫的尾礦庫就有148處。大冶積極開展礦山生態修復,按照“宜耕則耕、宜林則林、宜景則景、宜企則企”的原則開展礦山生態修復,5萬畝耕地實現復墾,一批招商引資回來的企業順利落地。
大冶市金湖街道平原村村民左詠梅介紹,金湖街道在開展這一帶山體修復之前,他們村里到處都是灰蒙蒙的,污水橫流,葡萄、黃桃等水果種出來都沒味道,礦山修復后建起了加氫站和金湖生態園,現在裸露的礦山沒有了,環境好了,產業也有了,家門口就可以找工作,種出來的陽光玫瑰甜似蜜,黃桃也在網上俏銷。

工礦廢地變成金湖生態園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