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紹南(1903—1928) 洪湖戴家場人,1924年在武漢中華大學就讀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受黨的委派回家鄉從事農民運動。1927年9月,他組織領導了著名的戴家場暴動,打響了鄂中地區秋收暴動第一槍。1928年7月,英勇就義于戴家場。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輝 通訊員 曹沖 魏星
9月26日,離中秋節還有10天,洪湖市戴家場鎮紹南村,51歲的劉勝緩步來到劉紹南烈士紀念館,輕輕擦拭館內的一尊銅像:“爺爺,您心心念念的‘新社會’已經實現……”
時間拉回到98年前。
1927年初秋,在八七會議精神指引下,我省各地黨組織紛紛醞釀武裝起義。
同年9月10日,正值中秋。當晚,劉紹南等率領共產黨員和農民群眾300余人在戴家場發動武裝暴動,打響了鄂中地區秋收暴動第一槍,點燃了洪湖地區土地革命的火種。
1928年夏,由于叛徒告密,留守在洪湖的劉紹南被捕。任憑敵人百般酷刑與威逼利誘,他始終錚錚鐵骨,巋然不動。同年7月23日,劉紹南英勇就義,年僅25歲。
英雄的洪湖人民并沒有被嚇倒,他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掀起了更大規模的革命斗爭,創建了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
1950年,劉紹南被追認為革命烈士,他所在的村子后來也更名為紹南村。他的事跡為經典歌劇《洪湖赤衛隊》主人公韓英的角色塑造提供了豐富素材。
“大丈夫,要革命,立志創造新社會;為工農,謀幸福,粉身碎骨也肯為……”劉勝誦讀完劉紹南在獄中寫下的《回答敵人審問》,不禁淚水漣漣。“爺爺的生命雖然短暫,但他始終堅持共產主義信仰不動搖,這激勵著我們后人不懈奮斗,為群眾謀幸福。”
精神的力量早已穿越時空。
2021年,劉勝繼承爺爺的遺志,回到家鄉任紹南村黨支部書記,帶領村民發展特色產業,推動鄉村振興。
“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邊是家鄉……水是洪湖的‘金字招牌’,我們發展產業要做足‘水文章’。”劉勝與村“兩委”班子一起,立足村里實際,大力發展蝦稻、水產養殖及蓮藕產業。
已是金秋時節,村里的水稻即將進入收割期,金黃的稻穗隨風搖曳。水塘邊,大片已經泛黃的荷稈中,一位身著齊胸防水服的農人,正熟練地在淤泥里挖藕。
在村“兩委”帶領下,紹南村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4年來,紹南村村集體經濟收入從10萬元增長到21萬元。
“村里還將引進風力發電,每年又能為村集體增收5萬元。”劉勝說。
革命先烈以生命守護的這片土地,如今已成為鄉村振興美麗畫卷。
“國家富強,產業興旺,收入增長。爺爺,這應該就是您希望看到的‘新社會’吧!”劉勝再次向雕像深深鞠躬。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