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魯
“當我能夠叫出‘母親’這甜蜜的名字,而她又能夠聽見的時候,誰又比我更幸福呢?”這是音樂家貝多芬少年時代寫在一封書信上的一句話,后來成了許多人喜歡引用的名言。
貝多芬心中的母親,僅僅指的是血緣親情關系上的母親。借用音樂家的這句話,來表達一代代中華兒女和仁人志士對“祖國母親”的深摯感情,又是多么恰如其分啊!
少年時代讀過的書中,有兩篇作品讓我終生難忘。一篇是兒童短篇小說《失去祖國的孩子》,是老作家陳模先生寫的。還有一本長篇小說,書名是《沒有祖國的孩子》,是東北一位老作家舒群先生寫的。這兩篇作品,寫的都是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國后,我國東北和華北地區(qū)的孩子們,變成了“小亡國奴”,在日本侵略者的欺凌、壓迫和奴役下,過著沒有尊嚴、沒有歡笑,只有屈辱、悲傷和痛苦的日子的真實情景。
長大后我一直沒有忘記這兩篇作品。它們讓我深深感到,人生在世,能生長在一個強大、和平和偉大的祖國母親的保護之中,是多么的幸運!擁有祖國的孩子,就像生活在慈愛的母親身邊的孩子一樣,是多么的幸福、快樂和安全。
后來,當我有機會要給孩子們寫一本名為《我的祖國》的圖畫書時,我把自己的這種感覺和感情,原原本本地表達在了書中的文字里。我用平實的、娓娓道來的語言描述了許多日常生活細節(jié),想讓孩子們明白一個道理:祖國,是一個多么寶貴、美麗和偉大的字眼;熱愛自己的祖國,是一種多么崇高、真摯和值得自豪的感情。這種感情,不是抽象和空洞的,而是十分具體的,就像我們每天必需的清新的空氣、潔凈的藍天、溫暖的陽光,就像我們每天必需的食物和水一樣。沒有這些東西,我們就會失去生命力,失去幸福感和安全感,我們就會像失去陽光和水分的植物一樣,漸漸枯萎。祖國,每天都以一點一滴的細節(jié),以一個個看得見、觸摸得到,也感受得到的具體的形象,和我們在一起,伴隨著我們的成長。
在書中,我這樣抒寫著我對“祖國”的理解:
祖國母親,是你出生后舒適的搖籃;祖國母親,是你聽到的第一支搖籃曲。在柔軟的草地上,當你第一次學走路的時候,托起你小小腳丫和腳步的,就是我們的祖國母親。
擁有祖國的人是快樂、安全和幸福的,你的微笑,你的啼哭,你的心愿和夢想,都會得到祖國媽媽的尊重和愛護,就像春天里茁壯成長的花草和小樹上,灑滿了明亮的陽光和露珠。
祖國母親,是你每天上學放學時走過的那條鋪滿綠蔭的小路;祖國母親,是你在課堂上舉手回答問題時,老師投給你的微笑和贊許;當你寫出第一個方塊字的時候,當你用美麗的母語大聲朗讀的時候,當你戴上紅領巾,或者戴上團徽的時候,當你在幫助一個比你弱小的孩童或老年人的時候,祖國母親,也站在背后看著你,分享著你的快樂和幸福。
所有這些表達,都來自我內(nèi)心對祖國母親的一種深沉、真切的感受與感情。
我也記得,我的恩師,詩人、文學家徐遲先生在世時,有一次出國訪問,在一個不眠之夜,寫下了一篇感情熾熱的散文詩《間奏曲:祖國》,表達了自己身處異國他鄉(xiāng)之時,對“祖國”二字的切身感受:
兩個神奇的字:祖國!……兩個光輝的字,莊嚴的字,貼心的字,最可貴、最可愛的字啊,祖國,我的祖國!為什么當初我身在祖國,身在福中,在她的懷抱中,我竟然沒有像今夜,身在她的懷抱之外的外國,反而更加激動了呢?原先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那時她緊緊地抱著我在她懷中,它的芬芳的氣息撲在我的身上。她無處不在,我時刻接觸到她,親近著她。我足踏在祖國的土地上,頭頂祖國的天空,我呼吸著祖國的空氣,沐著祖國的陽光雨露。……
離第一次讀到這篇散文詩已有三四十年了,至今我仍然能一字不差地把它背誦下來,而且每次背誦起來,依然會心潮澎湃、激動不已。
恩師的這種感覺與感情,也讓我想到了德國詩人海涅曾記錄下的自己生活中的某個夜晚的感情:“夜間,想到德國,睡眠便離我而去,我再也無法合眼,淚流滿面。”還有俄羅斯白銀時代詩人曼德爾施塔姆,他也寫過自己對祖國的一種獨特的感受與感情:“我回到我的祖國,熟悉如眼淚,如靜脈,如童年的腮腺炎。”
這種感情,也很自然地讓我想到自近代以來,一代代熱血、忠誠和優(yōu)秀的中華兒女和仁人志士前仆后繼,所走過的從救國,到報國,再到強國的奮斗之路。為了祖國母親,他們把畢生的志向、心血、智慧和力量,乃至整個生命,全部貢獻了出來。
例如方志敏烈士在《可愛的中國》里所表達的那種感情:“不錯,目前的中國,固然是江山破碎,國弊民窮,但誰能斷言,中國沒有一個光明的前途呢?不,決不會的,我們相信,中國一定有個可贊美的光明前途,中華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萬里長城和開鑿了幾千里的運河,這就證明中國民族偉大無比的創(chuàng)造力!”“……朋友,我相信,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的創(chuàng)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歡歌將代替了悲嘆,笑臉將代替了哭臉,富裕將代替了貧窮。……這時我們的民族就可以無愧色地立在人類的面前,而生育我們的母親,也最美地裝飾起來,與世界上各位母親平等地攜手了。”“這么光榮的一天,決不在遼遠的將來,而在很近的將來,我們可以這樣相信的,朋友!”
深情而熾熱的語句里,飽含著一位年輕的奮斗者和革命家,對處在積貧積弱處和漫漫長夜里的祖國母親的同情與熱愛,也表達了對未來的祖國殷切矚望和堅定的信念。
再如年僅26歲就在上海龍華楓林橋畔英勇就義的革命者陳喬年,在就義前留給祖國和后代們的那句遺言:“讓子孫后代享受前人披荊斬棘帶來的幸福吧!”這是何等豪邁的胸襟、理想與信念!他們愛祖國母親,為拯救祖國而甘愿赴湯蹈火、奮斗終生的赤子情懷,就是這樣深沉而真摯,愛得無怨無悔。
今天,當我們重溫中華兒女們在苦難和黑暗年代里發(fā)出的那些泣血的心聲,也許更能體會到,像“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這樣的表達,絕不僅僅是一句簡單的歌詞。這是我們越來越強大的祖國母親,帶給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安全感、榮譽感和自豪感的真實表達。
這種心聲,有如電光石火,熾熱而耀眼。它們使我們深深地感受到,“祖國”二字,比山岳更崇高,比海洋更深,也比宇宙星辰更寬廣。愛祖國,就應該這樣去愛;愛祖國母親,就應該愛得這樣深沉、這樣真摯。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