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參觀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薛婷

掃碼看詳情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張靜嫻 實習生夏煜 毛睛 馬志娜)10月3日,武漢大學萬林藝術博物館人頭攢動,“盤龍城·三星堆——長江流域青銅文明的興起”專題展正在舉行。參觀者在此穿越三千年,通過一件件神秘瑰麗的青銅器、玉器和金器,與輝煌燦爛的古蜀文明進行一場深度對話。
據了解,此次展覽首次將長江流域兩大青銅文明代表性遺址并置呈現,通過“盤龍南踞·十年一城”“三星麗天·神權古國”“一江共濟·星漢同輝”三大單元,系統梳理了兩地的考古歷程、聚落變遷與文化內涵。展覽展出兩地青銅器、玉器、金器、陶器、石器共80件(套),其中首次展出盤龍城遺址近年來新出土的陶大口尊、獸面紋陶片等文物近20件,三星堆遺址近年來新出土的鳥形金箔片等文物10余件。
“這個造型獨特、工藝精湛的展品是綠松石龍形器。”在一件展品前,講解員向游客介紹,“它由2000多塊綠松石片組合而成,龍身呈波浪形彎曲狀,中部有一個圓形穿孔,龍嘴張開,龍尾上卷,是盤龍城遺址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一位游客感嘆道:“太精致了,顛覆了我對古代青銅器的印象。”
“雖然蜀道險峻,但三星堆文化并不是一個封閉的文明。古蜀人積極地與外界進行著商貿和文化往來,與外界相互學習、不斷影響、融合發展。”在第二單元的三星堆遺址展品前,講解員說,銅蛇頭玉璋、玉錛、玉鑿、銅戈等,每一件展品都有著特殊的故事和意義。
參觀者中,既有白發蒼蒼的老者,也有中小學生。華中科技大學的蔡同學說:“這個假期我選擇來這里看國寶,進行精神充電,感覺特別有意義。站在這些文物面前,我們能真切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三星堆與盤龍城遺址,均入選過‘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兩地出土的青銅器、玉器、陶器、石器都極具代表性。在長江中游青銅文明的興起與發展中,它們各自孕育出了獨特的文化面貌。如果說盤龍城展現的是‘王朝秩序’,那么三星堆則書寫著‘神國奇觀’——這是我對本次展覽最深刻的感悟。”學生講解員夏煜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觀眾們帶著對這兩處古文明的期待而來,我們這些志愿者也始終在努力,希望用貼心的講解,為每一位觀眾帶來更好的觀展體驗。”
溫馨提示
“百校千館”平臺是由湖北省委宣傳部、省委網信辦、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統籌指導,依托極目新聞建設的湖北省“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平臺。點擊“極目新聞”微信公眾號底部菜單欄“百校千館”,可進入“百校千館”平臺,免費預約湖北省各類場館。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