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省博物館《遇見.勾踐劍》全息劇場
湖北日報評論員 付勤
蘇東坡陪你游湖、郭靖黃蓉給你開公交車、機器人為你唱黃梅戲、越王勾踐帶你穿越博物館奇妙夜……這個十一,湖北文旅仿佛練成了“降龍十八掌” ,奇招頻出,讓游客進入了一場古典文化、武俠世界混搭賽博科技的奇幻劇本殺。
表面看是腦洞大開,內里卻是苦練“內功”的厚積薄發。一邊把湖北擁有的文化大IP深度挖掘,一邊大膽進行拆解重組、靈感碰撞——到襄陽古隆中遇見諸葛亮,單日吸引游客1萬人次;到隨州炎帝故里穿越華夏文明起點,曝光量突破1000萬次;到黃岡看《大江東去》實景劇,單日線上預約量超6000人……當黃梅戲遇上代碼,博物館擁抱AI,看似跨界混搭,實則是把楚文化、武俠魂、黑科技燉成了一鍋鮮香熱辣的“創意融合菜”。

機器人與黃梅戲演員同臺唱戲
創新,從來不是從天而降的空中樓閣,而是深耕細作中的厚積薄發。想讓機器人唱一段黃梅戲,要“喂”給AI海量的黃梅戲名家唱段,要用動作捕捉將專業演員的身段步法轉換成數據……科技為傳統文化披上了炫酷的外衣,文化則為科技注入了溫潤的靈魂。沒有對傳統文化和前沿技術的扎實鉆研,再好的創意也無法落地。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小機器人還不太成熟的表演,背后卻是集成了AI算法、自動控制、交互設計和戲曲藝術家、人工智能專家的無數次跨界碰撞與嘗試,是科技樹上一次又一次不懈攀登。
隨著文旅產業不斷升級,游客更看重旅行帶來的獨特感受、社交屬性和情感共鳴。要避免陷入“復制粘貼”的審美疲勞,就需要結合自身稟賦尋找破局之道:比資源更珍貴的是化合反應的能力,比流量更持久的是文化自洽的引力。創新源于深耕,深耕的土壤足夠肥沃,創新的枝椏才能繁茂生長。
美麗的風景、獨特的場景、提供情緒價值的氛圍,其實都需要后天的深厚積累、精心打磨與用心維護。正如國慶節當日“河山添錦繡”文旅IP花車大巡游中,五千年文明的細節藏滿了8米車身。我們所收獲的那些吉光片羽,背后都是一段融合了傳承發展、創新創造的奇妙旅程。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