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陳光潔 周紹東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是全面系統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新成果的權威著作。它既是對《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至第四卷的思想理論延續,又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最新發展。深刻領悟這部重要著作所蘊含的強大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從中汲取團結奮斗的智慧和力量,才能以更加強烈的歷史主動精神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
我們黨對“新時代最大的政治”的深刻把握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現在,我們正意氣風發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具有五個方面的鮮明特色,概括起來就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上的報告作為開篇、總領,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第一專題,這深刻體現了我們黨對“新時代最大的政治”的把握,以此領導全體人民凝心聚力推進各項工作。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高水平開放”作為第二和第三專題,表明改革和開放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兩大重要抓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體現在四個“迫切需要”。一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實現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的迫切需要;二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三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迫切需要;四是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行穩致遠的迫切需要。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堅持經濟全球化正確方向,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不斷以中國新發展為世界提供新機遇,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對外開放要求對內開放,要求進一步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因此,全面深化改革與高水平對外開放協同配合,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抓手。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勾勒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整體樣態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用九個專題的篇幅,系統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即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五個方面內容。同時,提出要統籌發展和安全。
從經濟建設來看,核心主線是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并一體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事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新質生產力的顯著特點是創新,既包括技術和業態模式層面的創新,也包括管理和制度層面的創新,必須繼續做好創新這篇大文章,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
從政治建設來看,深層指向是大力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建設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國。一方面,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貫徹落實。要堅持好、完善好、運行好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推動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做好新時代愛國統一戰線工作,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廣泛凝聚力量。另一方面,深入實施全面依法治國。要強化憲法意識,弘揚憲法精神,推動憲法實施,更好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加強涉外法治建設。以政法工作現代化支撐和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從文化建設來看,多維聚焦深刻理解“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加快建設文化強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錨定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堅持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指導思想,植根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順應信息技術發展潮流,不斷發展具有強大思想引領力、精神凝聚力、價值感召力、國際影響力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文化根基。”
從社會建設來看,深刻揭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扎實推進民生事業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和價值取向。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蘊含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等現代化建設各領域,貫穿于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方方面面。“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讓每一個中國人都過上美好生活”等重要論述,讓世界更好讀懂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讀懂大國大黨領袖念茲在茲的人民情懷。
從生態文明建設來看,著重強調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構建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綜合運用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兩種手段,持之以恒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一方面,要深刻認識國家安全面臨的復雜嚴峻形勢,正確把握重大國家安全問題,加快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努力開創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另一方面,要全面提高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水平。在政治建軍方面,貫徹落實新時代政治建軍方略,為強軍事業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在提高戰略能力方面,要乘勢而上,把握新興領域發展特點規律,推動新質生產力同新質戰斗力高效融合,雙向拉動。同時,以更為優化的軍事治理助推強軍事業新發展。
與世界攜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采用五個專題的篇幅,系統闡述了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和祖國統一大業、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等問題,展現了一個在國際舞臺上負責任大國的形象。
持續深入推進“一國兩制”實踐,從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長遠發展的角度把握兩岸關系大局。“一國兩制”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也是處理兩岸關系的根本遵循。制度的不同,改變不了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客觀事實。兩岸人民要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續寫中華民族歷史新輝煌。
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進入一個可以更有作為的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中心任務,穩中求進、守正創新,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開辟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新境界,塑造我國和世界關系新格局,把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提升到新高度,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營造更有利國際環境、提供更堅實戰略支撐。”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理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就是要以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為努力目標,以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為基本支撐,以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全球治理倡議為戰略引領,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以“南南合作”為新的發展抓手,推動各國攜手應對挑戰、實現共同繁榮,推動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榮、進步的光明前景。
把黨的自我革命進行到底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最后一個專題聚焦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一個成熟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重大建黨原則。
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要求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原則和方針,把黨的建設作為一項偉大工程來推進。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偉大實踐中,我們不斷進行實踐探索和理論思考,在毛澤東同志當年給出“讓人民來監督政府”的第一個答案基礎上,給出了第二個答案: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我們黨追求的理想崇高而神圣,肩負的使命艱巨而繁重,只有以時代發展的要求審視自己,以強烈的憂患意識警醒自己,以自我革命精神鍛造自己,不斷提高領導能力和執政水平,才能確保黨始終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總體來看,《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把“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引領全局的主線,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重要抓手,系統闡述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強調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闡明了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提出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設想,并提出要以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作為各項工作的根本保障。《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呈現出強大的邏輯力量,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提供了重要理論指導。(作者單位分別為滁州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