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流海在施工中。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戴文輝
通訊員 孫春明 李曉鵬
“左,再往左一點!”
“往下放,穩住!”
“好,到位!”
10月2日,天空飄著小雨,荊州李埠長江公鐵大橋北岸主塔160米高的施工平臺上繁忙而有序。26歲的袁流海通過對講機指揮塔吊,弟弟袁流濤用力控制住吊索,父親袁小學不停連說帶比劃地提醒。隨著父子三人一聲聲呼應,巨大的智能布料機穩穩“著陸”。
“布料機是澆筑混凝土的主力,一定要‘伺候’好。”袁小學是河南周口人,今年54歲,干工程20多年,建過路橋、跨江橋,還建過跨海大橋,今年2月份來到荊州,馬上發現這個項目的不同之處。
“我們用的是造塔機,施工空間更大,整體封閉,雖然在高空,但是心里一點不怕。”他說,以前的施工平臺上,走道不到一米寬,這里有兩米多寬,而且平整、穩當。
造塔機與造樓機原理類似,集成各類施工設備,實現各個工序的流水線作業,節省人力、避免窩工。
老袁是個全能選手,打灰、振搗、綁扎鋼筋、翻模和木工都能做,一直是班組的主心骨。不過,有了造塔機,他好多本事都失去了用武之地。“以前打灰,要用小推車把混凝土運上來,再分到一個個灰桶里,挨個點位送。現在好了,智能布料機指哪打哪,連振搗都是自動的。”
老袁的班組一共70多人,三班倒,每班20多人。今年5月份,老袁把兩個兒子也叫到了荊州,三人在一個班組。
袁流海第一次上平臺時雙手發抖,但年輕人學東西快。有一次拆裝施工爬架時,全組人都不知道怎么弄,袁流海看著圖紙,帶著大家干成了。老袁笑呵呵地說,自己在班組中的地位快被兒子取代了。
這時候,布料機安裝完成,要裝混凝土輸送管。袁流海在協調分工,老袁也趕緊過去領任務。他說,工地這幾天加餐,發了月餅,知道他們是河南人,還特意烙了餅,“雖說累了點,但是看著主塔一天天長高,很有成就感。”
荊州李埠長江公鐵大橋北岸主塔一共37節,高215.5米,現已施工到第29節,高度突破160米。中建三局荊州李埠長江公鐵大橋項目經理何承林介紹,國慶中秋長假期間,230多位工人堅守崗位,力爭明年1月底主塔封頂。
大橋預計2027年建成通車,屆時將助推荊州跨江融合發展,進一步完善長江經濟帶骨干路網布局,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