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黃潔如、通訊員陳祺民、萬建國、方婷婷、劉亭)隨著國慶中秋長假進入尾聲,返漢客流陸續抵達。武漢公交部門聚焦交通樞紐、景區商圈、大學城等重點區域,通過精準調配運力、強化樞紐接駁等多項舉措,全力保障市民、游客和高校學子順暢返程。

10月7日至8日,武昌站、武漢東站、漢口站等交通樞紐迎來返程客流高峰。公交部門提前研判客流趨勢,采取“高峰縮距+應急補位”雙線策略。途經武昌站綜合體的518路、577路、706路等線路,高峰時段發車間隔縮短2分鐘,所有待發車輛提前進站,實行“車等人”服務模式,高效銜接“火車+公交”換乘需求。武漢東站的BRT1路、521路則將高峰班次間隔壓縮至10至12分鐘,確保到站旅客快速疏散。

針對夜間返程客流,夜行公交YX10路、YX518路與武昌站綜管辦建立實時信息互通機制。武昌站、武漢東站各儲備5臺應急車輛,必要時增補通宵運力,全力保障深夜抵漢旅客順利出行。遠城區樞紐同樣做好應急準備,釣臺道黃陂客運中心的292Q路在起終點及地鐵站設置客流監控點,儲備3至5臺應急車輛,高峰時段發車間隔縮短至10到12分鐘;武漢長江新區陽邏客運站的D102定制公交依托“武漢公交”APP訂單數據,動態調整發班頻率,保障前往武漢站的旅客出行順暢。

圍繞藏龍島、中州等大學城學子返程需求,公交部門采取“常規線路+定制公交”組合服務模式。758路、929路、905路等常規線路加大運力投放,同步加密發車頻次;大學城定制公交則密切關注秀湖、佛祖嶺、江夏客廳等地鐵站客流變化,實時調整運力配置,實現公交與軌道交通“零距離換乘”。

連接地鐵1、2、3、21號線的293路、286路及定制微公交1路等線路,持續監測沿線站點客流波動。一旦出現時段性大客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通過增派車輛、優化調度等方式,全力保障國慶假期返程客流公交出行“最后一公里”。
假期后期,武漢園博園等景區及周邊商圈仍現客流高峰,公交部門實施“一景一策”精準服務。10月7日晚,園博園周邊620路、790路遇客流小高峰,立即將發車間距縮短3分鐘,以“人多車密、人少車稀”的靈活調度方式,有效提升公交運營效率。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