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導演余笑予。(資料照片)

9月28日晚,楚劇《大別山人》在北京中央歌劇院演出。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農新瑜
他,是一位享譽中國的戲劇大家,一生藝術生涯屢創輝煌,堪稱傳奇。他,雖已辭世多年,但留下的大量佳作,至今仍常演常新。
他,就是著名導演余笑予先生。
近日,在余笑予先生辭世15周年、誕辰90周年之際,相關單位和文藝界人士紛紛以各種方式,追憶他的藝術生涯,暢談其藝術傳承,表達對他的深切緬懷與敬意。
余笑予(1935年~2010年),生于湖北漢陽楚劇世家,3歲登臺,7歲走紅,年少時就展現出非凡的藝術天賦。1956年他改學導演,開啟了在戲劇導演領域波瀾壯闊的藝術征程。
在導演生涯中,余笑予曾執導過京劇、漢劇、楚劇、黃梅戲、荊州花鼓戲、豫劇、桂劇、滬劇等20多個劇種的新戲,跨越劇種界限,博采眾長。其導演作品曾兩次獲“文華獎”大獎,多次獲全國和省內外省級獎。作品風格多樣,每一部都獨具匠心,以“不模仿別人、不重復自己”的創作理念,為中國戲劇界貢獻了眾多經典之作,因而被譽為梨園“金手指”“神奇之手”、中國現代戲曲“四大怪杰”之一。2008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終身成就藝術家”榮譽稱號。
9月26日至28日,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中國戲曲導演學會、湖北省文化活動策劃中心承辦,省京劇院協辦的“緬懷與傳承——余笑予導演誕辰九十周年紀念活動”在武漢舉行。來自全國的戲曲專家學者、表演藝術家及湖北省內戲曲界代表百余人齊聚江城,共同緬懷余笑予先生,深入探討其藝術精神對當代戲曲傳承與創新的深遠影響。
9月27日晚,紀念余笑予導演誕辰90周年專場演出——余笑予代表作之一、湖北省京劇院復排版京劇《膏藥章》在武漢京韻大舞臺上演。
9月28日晚,余笑予生前執導的最后一部楚劇大戲《大別山人》,作為全國22部入選精品劇目之一,進京參加全國抗戰題材優秀舞臺藝術作品展演。
時間,是文藝作品最好的“檢驗官”。接連兩天,兩部作品分別在武漢和北京上演,各顯魅力,恰是對余笑予誕辰90周年的最好獻禮。
“余導在天有靈,一定也會感到欣慰和高興。”在北京演完《大別山人》的楚劇名家詹春堯激動地表示。
連日來,很多熟悉他的文藝界人士,也紛紛撰文或發朋友圈,追憶緬懷這位杰出的戲劇導演。
“他是一位為戲而生、為戲而活、為戲而死,因藝而思、因藝而夢、因藝而癡的怪才藝術大師。”湖北省黃梅戲劇院原院長章華榮回憶余笑予當年為湖北“黃梅戲回娘家”作出的巨大貢獻,感念不已。
“余先生是我的恩師,更是我戲曲路上的指路人。”黃梅戲名家、省文聯主席楊俊說。她永遠忘不了自己30多年前首次見到余先生的情景。那天她因心情緊張,不小心將一碗稀飯灑到先生身上,他不但沒有半點責備,還笑盈盈拍了拍楊俊的肩膀說:“楊俊啊,看來你做事都帶著響呀,有股子沖勁兒。”就這么一句話,像陣暖風吹散了她所有的慌亂。“他用一句玩笑,護住了當年我想把戲學好的那顆心。”楊俊說。
在楚劇名家彭青蓮的心中,余笑予則是她永遠的恩師,是一個時代里中國戲曲的神話,一位把戲曲人才托舉到巔峰的巨人。“很幸運能在恩師的眷顧下排了好幾臺戲,深遠地影響了我的藝術人生。”彭青蓮說。
著名編劇習志淦,是由余笑予一步步指引著走上戲曲編導之路的,二人相知相從半世紀,情誼深厚,他說自己是余導“永遠的學生”。“他常教我:真正的戲劇思維,須臾離不開舞臺這方天地,更不可背對觀眾席上的萬千目光。他的舞臺形象思維,是以觀眾之心為心,將冷冰冰的文本煅燒成舞臺上灼熱的生命圖景……”習志淦撰文回憶。
“余笑予導戲始終主張‘大寫意、小寫實’,他以開闊的視野,融匯當代審美,自信地游走在虛虛實實、虛實互補的戲曲舞臺空間,推進了現代戲曲的審美表達。”與余笑予合作30余年的舞美專家田少鵬說。
“緬懷余笑予先生,就是要傳承他守正創新的藝術精神,學習他扎根傳統、勇于突破的創作理念,共同推動中國戲曲導演學派的構建與戲曲事業的繁榮。”中國戲曲導演學會副會長、上海戲劇學院原副院長郭宇在紀念活動中如是說。
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余笑予先生的藝術實踐對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湖北將以紀念余笑予先生誕辰90周年活動為契機,凝聚力量,將前輩開創的事業推向新高度。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