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訊(記者文俊、陳熹)10月10日,在《湖北省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化若干措施》政策新聞發布會上,正式發布該文件。《若干措施》在廣泛征求全省有關部門、高校、科技園區及科創企業意見的基礎上形成,提出17條具體措施,力爭經過三年左右時間,將全省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提高到50%。
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張鑭介紹,《若干措施》具體圍繞強化高質量成果供給、改革成果轉化體制機制、優化成果轉化生態、健全成果轉化推動工作機制四個方面展開。
提高高校策源能力,增強成果有效供給。圍繞加強技術協同攻關產出成果、創新服務機制培育高價值專利、優化平臺功能提升成果供給質量、推動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新型收入分配改革等四項重點工作,完善措施,從源頭提升成果供給水平。提出支持高校聯合企業聚焦“51020”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需求,開展“61020”全鏈條攻關及“尖刀”技術攻關,新建一批高價值專利培育中心,支持高校建立高水平科研平臺開展成果轉化,對高校開展“五技合同”認定登記給予激勵等具體舉措。
激發創新主體活力,深化成果轉化體制機制改革。聚焦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和資產單列管理、采取有利于成果轉化的定價方式、完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機制、健全完善有利于企業承接成果機制、落實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制度等五個重點,完善創新政策,推動全鏈條、系統性改革,突破改革瓶頸。提出制定出臺賦權工作指引、實施細則、負面清單,按照“先使用后付費”方式把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建立科技成果轉化與職稱評定、崗位聘任、人才評價、績效考核等掛鉤的評價指標體系,進一步明確領導干部、科研人員使用財政資金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活動的免責情形,推動符合盡職免責條件的科技成果轉化不納入國有資產績效和保值增值考核范圍。
強化創新要素支撐,優化成果轉化全鏈條生態。從推動新建概念驗證中心和制造業中試平臺、打造高校成果供需對接信息化平臺、加快建設成果轉化孵化載體、大力培育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組織開展成果轉化對接活動、培育壯大技術轉移人才隊伍、加大基金信貸保險支持力度等方面,形成創新要素有效支撐的良好轉化生態。提出依托供需對接信息化平臺開展技術研發與成果轉化應用,推進大學科技園提供“低成本、高品質”的創新創業空間,建立科創項目路演、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組織工作機制,對技術經理人開展成果轉化給予激勵和支持,設立10億元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直投基金群等具體舉措。
加強統籌協調指導,完善轉化推動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省委科技委統籌協調作用,構建部門橫向協同配合、市州縱向聯動推進的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推進機制。
據悉,《若干措施》的起草堅持三個基本原則:堅持問題導向,注重深化改革,聚焦解決“有沒有”“敢不敢”“能不能”的關鍵問題,推動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堅持目標導向,注重務實管用,力爭經過三年左右努力,將全省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從目前的42.2%提高到50%;堅持效果導向,注重整體推進,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式”工作體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