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曹雪嬌
10月1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氣象高質量發展情況。會上,國家氣象中心相關負責人在回答極目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現在的氣象信息更加豐富、更加貼近生活,天氣預報的內容也從天氣現象、溫度、風等簡單的要素拓展到出行建議、風險提示、生活參考等。
如今,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公眾收到天氣預報的途徑越來越多。“十四五”期間,氣象部門為公眾提供的氣象服務有哪些“升級”?未來,公眾收到的氣象預報服務將會有哪些新的變化?發布會上,國家氣象中心主任金榮花在回答極目新聞記者提問時介紹,關于氣象為公眾服務方面,一是氣象信息更加豐富、更加貼近生活。打開手機,現在看到的天氣預報可以具體到未來一個小時所在地區是否下雨、何時雨停。天氣預報的內容也從天氣現象、溫度、風等簡單的要素拓展到出行建議、風險提示、生活參考等,覆蓋了衣食住行健游購娛學康等不同的場景,生活氣象服務指數也增至70余種,氣象信息全面融入主要媒體、主流資訊和生活服務平臺。二是助力城市運行,賦能城市治理。氣象部門針對保障大城市運行建立氣象預報預警業務,構建了面向城市生命線、城市建設、綜合交通、旅游康養、生態環境等行業領域的氣象影響預報和風險預警體系。北京、上海、重慶等地數字氣象服務系統融入“城市大腦”,賦能城市數字化轉型和安全運行“一網統管”建設;深圳超大城市智慧氣象服務案例被聯合國推介。

發布會現場(圖源:國新網)
金榮花表示,未來,氣象服務始終秉持服務保障人民美好生活,將更加貼近百姓的生產生活。一是按需定制服務更貼心。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技術,根據用戶提交的位置、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等,為用戶按需推送定制化、個性化的氣象服務產品。二是智能交互服務更貼身。借助物聯網、5G、AI智能體新技術,公眾可以通過手機、智能穿戴設備等隨時隨地、在線互動獲取最新氣象信息,享受氣象服務的貼身保障。三是行業融合服務更周全。氣象部門已經與文旅部門聯合發布了避寒、避暑旅游路線。接下來,氣象服務將與更多的生活、健康服務領域深度融合,比如與衛生健康部門及醫療機構深化合作,協同創新體驗感更好、針對性更強、普惠性更廣的氣象服務信息,為人民的美好生活保駕護航。

極目新聞記者提問(圖源:國新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