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聰對著鏡頭直播帶貨

熊聰(右)在田間與村民溝通水稻線上銷售

熊聰(左二)向主播講解熱干面直播賣點

掃碼看視頻
□文/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常怡 黃士峰
真正的武漢風味,藏在這碗熱干面里。沸水里煮8分鐘,淋上紅油、酸豆角,再拌入靈魂芝麻醬,一口下去全是暖意。”近日,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太陽寺村的院落里,90后“網紅”熊聰正對著鏡頭直播帶貨,鏡頭前的本土美食冒著熱氣,彈幕里下單的呼聲此起彼伏。
從記錄田園日常的“農村熊先生”,到執掌傳媒公司的“新農人領頭雁”,熊聰用三年時間聚攏全網近百萬粉絲,以直播助農,讓流量扎根鄉土,為家鄉振興注入新動能。
那份藏在
心底的鄉土情
熊聰的童年記憶,是黃陂農村的風雨與溫情交織的畫卷。6歲那年,一場意外如晴天霹靂,父親在工地意外失去右腿,家庭頂梁柱倒了,生活的重擔壓在了母親柔弱的肩上。近20年時間里,全家僅靠低保維生,日子過得捉襟見肘。為幫母親分擔重擔、供妹妹求學,年少的熊聰早早輟學打工,在生活的磨礪中艱難成長。
“那些年,鄉親們的幫助比親人還親。”熊聰始終記得,誰家有余糧都會悄悄送來,農忙時鄰里主動搭手插秧割稻,善意如星光,也在他心中種下感恩的種子。
成年后為追尋愛情與機遇,熊聰遠赴廣州與妻子袁萌一同打拼。在袁萌舅舅的助力下,兩人在外貿行業拼搏出一片天地。訂單越來越多,日子日漸富足,但城市的霓虹始終抵不過心底的鄉愁。
“夜里總夢到老家的稻田,風吹過稻浪的聲音特別清晰。”對家人的牽掛、對故土的眷戀,讓他愈發堅定了返鄉的念頭。
2021年,熊聰與袁萌商量后,帶著在外打拼積攢的經驗、資金,回到了黃陂農村。“苦日子里,是鄉親們幫襯著我們家,這片土地養了我,我總得回來做點什么。”熊聰的話語中,滿是感恩與堅定。
夫妻倆合拍短視頻出圈
初歸故里,熊聰也曾陷入創業方向的迷茫。一次偶然,他拿起手機拍攝與妻子的日常,沒承想竟意外開啟了流量的大門。
“剛開始就是拍著玩,夫妻間的相互吐槽,記錄她下田干活的樣子,完全沒指望火。”熊聰笑著回憶。鏡頭中,他調侃打趣,妻子袁萌默默配合,夫妻倆的默契在日常片段中自然流露。
視頻里沒有精致道具與劇本,只有最真實的鄉村煙火:清晨雞叫喚醒村莊,夫妻倆扛著農具迎著朝陽下田;傍晚余暉灑滿庭院,兩人圍坐桌前分享勞作趣事;鄰里串門時的家長里短,透著濃濃的人情味。
“像回到自己老家,太親切了”“這才是農村夫妻最真實的模樣……”網友的留言刷屏評論區,甚至天天催更。慢慢地,“農村熊先生”賬號迅速走紅,用了三年時間,全網粉絲逼近百萬。
“以前都是他拍我,后來我們兩人帶著村民們一起出鏡,內容也更加豐富有趣。”袁萌告訴記者,視頻都是熊哥自己學著剪輯,她幫忙運營賬號。
走紅后的熊聰,并沒有滿足于只記錄家庭日常。他深知,家鄉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些都是寶貴的創作素材。于是,他將鏡頭逐漸擴展,對準了家鄉的全貌。
桃花節,他用鏡頭展現萬株盛開的桃花,邀請大家趕赴那一場與春天的盛約;端午時節,他記錄下舞龍舞獅的熱鬧場景,鑼鼓聲里滿是節日氛圍;春節期間,他拍攝村民做三鮮、貼春聯的習俗,讓異鄉游子重拾家鄉年味。通過他的鏡頭,黃陂的田園風光、民俗文化被傳遞到全國各地,這片土地的魅力被更多人看見。
土特產通過直播成了香餑餑
“網友信任我,鄉親們需要我,做直播是回饋家鄉的最好方式。”懷揣著一份責任感,2023年,熊聰成立了熊哥文化傳媒公司,為家鄉發展注入新活力。
創業伊始,王家河街道與太陽寺村村委會便主動伸出援手,成為他最堅實的后盾。街道多次精準對接文化傳媒、電商運營等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邀請他們上門“一對一”提供指導;太陽寺村村委會則暖心破解場地難題,將村委會后院的房屋租給熊聰作為創業基地。
萬中李果園的黃桃直播至今讓果農記憶猶新。鏡頭前,熊聰捧著飽滿的黃桃熱情推介,“這是陽光雨露滋養的天然美味,咬一口全是汁水。”真誠的講解打動了網友,當場讓果園銷量翻倍。
兩年來,這樣的助農直播從未間斷,玉米、藍莓、茶葉、茶籽油、梨子等黃陂特產,在他的直播間成了“香餑餑”。他憑借著對家鄉農產品的深入了解,以及獨特的直播風格,將每一款產品的特點和優點都展現得淋漓盡致,吸引了大量網友下單購買。
如今,熊哥傳媒已會聚20余名志同道合的主播,形成以“三農”為核心的創作矩陣。他們不僅帶貨,更拍攝鄉村風光、非遺文化,用精美的畫面與生動解說,讓黃陂風土人情觸達更廣泛人群。“我爸媽是熊哥的粉絲,跟著買了不少農產品,沒想到自己也能加入團隊。”員工喻璟說,熊聰夫婦待員工如家人,手把手傳授直播技巧。
公益路上,熊聰同樣步履不停。端午為困難老人送糧油,中秋慰問福利院,定期關懷環衛工人,過年殺年豬分給居民……每年超20萬元的公益支出,他從未猶豫。目前,他正籌劃建立新媒體培訓基地,“想培養更多鄉村代言人,讓黃陂的山水美食走向全國,讓年輕人看到農村的機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