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平和兩個姐姐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

李平(右一)和哥哥向民警曾程送上錦旗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王峻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黃士峰 通訊員 楊冰
10月9日,秋日的陽光灑在武漢市公安局漢陽區分局永豐街派出所的院落里。李平(化名)的兄姐緊緊握住民警曾程的雙手,淚水在眼眶中打轉:“感謝民警!23年了,要不是你們,就沒有今天我們一家人的團圓。”這一刻,跨越二十三載的思念與等待,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一句“記不清了”
牽出23年的離散悲歡
時間回到8月15日,一名身材瘦弱、衣著略顯陳舊的男子,腳步匆匆地走進武漢市公安局漢陽區分局永豐街派出所,走向戶籍辦理窗口。他告訴窗口民警,自己名叫“伍時”,想要辦理身份證。
民警劉誠立即上前接待。經過耐心詢問得知,“伍時”長期在武漢靠打零工維持生計,因為沒有身份證,始終找不到穩定工作。然而,當劉誠在公安系統中查詢“伍時”的信息時,卻發現查無此人。更令人困惑的是,當被問及家鄉籍貫、家人姓名等基本信息時,“伍時”眼神迷茫,只是一個勁地搖頭,嘴里反復念叨:“我記不清了,真的記不清了……”
這一異常情況引起了正在值班的副所長曾程的注意。他輕聲地將“伍時”請到派出所休息區,端來溫水和面包,用平和的語言與他交談。在曾程循循善誘的開導下,這個沉默寡言的男子逐漸打開了心扉,他斷斷續續地講述了自己近十年的經歷:一直跟隨一名外地老板從事管道安裝工作,2020年老板回老家后,他就失去了固定工作,只能靠打零工度日。由于收入不穩定,積蓄逐漸耗盡,今年8月初,因無力支付房租,他不得不從漢陽區磨山蝦吧咀附近的租住地搬離,開始了在街頭的流浪生活。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對于十年前的事情,包括自己的身世、家庭情況等,“伍時”表示毫無印象,記憶仿佛從某個時間點被生生切斷。
天色漸晚,曾程注意到“伍時”當天的衣服還有些潮濕,顯然是淋過雨。考慮到他的實際困難,曾程立即從值班室取出干凈的被褥,在派出所角落為他臨時搭建了一個休息的地方,輕聲安慰道:“先在這里住下,別出去淋雨了,事情總會解決的。”他還自掏腰包,拿出一些現金交給“伍時”,幫助他解決近期的吃飯問題。
一張舊身份證
解開身世之謎
為了幫助“伍時”解開身份謎團,曾程立即組織民警展開工作。他們兵分兩路:一路積極聯系永豐街道和漢陽區民政部門,為“伍時”申請臨時救助和安置,確保他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另一路則前往“伍時”曾經居住過的“蝦吧咀”區域,開展走訪排查工作,希望能找到有關他身份的有效線索。
然而,幾天過去了,排查工作收效甚微,大家都有些焦急。就在調查陷入困境時,一位房東的回憶帶來了轉機。這位房東清楚地記得:“他之前租房的時候出示過身份證,我記得他好像姓黃,不是叫‘伍時’。”
這個信息讓曾程眼前一亮。他立即帶領民警趕到“伍時”曾經租住的房屋,經過仔細搜尋,最終在一床廢棄的舊被子里,找到了一張已經泛黃的一代身份證。身份證上的信息顯示,“伍時”的真實姓名是李平,住址為湖北省大冶市陳貴鎮某村。
獲得這一關鍵線索后,曾程立即通過跨區域警務協作機制,開展大數據篩查比對。結果顯示,李平的哥哥曾于2012年在大冶當地公安機關報案尋找失蹤的弟弟。9月9日上午,通過當年報案時留下的聯系方式,曾程成功聯系上了李平的二哥李軍(化名)。
當天下午,李平的兩位哥哥和兩位姐姐懷著激動而又忐忑的心情,匆匆從大冶趕到武漢。當在派出所見到站在曾程身邊的李平時,二哥李軍再也控制不住情緒,眼眶瞬間紅了。他快步上前緊緊拉住弟弟的手,聲音哽咽:“弟弟呀,23年了,我們可算找到你了!”
李平望著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親人,愣了幾秒鐘,眼淚不由自主地奪眶而出。這一刻,血濃于水的親情沖破了時間的阻隔,一家人緊緊相擁在一起,姐姐和哥哥不停地訴說著這些年來對弟弟的牽掛與思念。
在認親現場,民警按照規定程序啟動了DNA采樣工作。隨后,李平一家向幫助他們的民警們一一表達感謝,踏上了回家的路途。“曾警官,今年我在大哥家過中秋節,祝您節日快樂!”回到家后,李平和家人不斷給曾程發來信息表達感激之情。這場跨越23年的尋親之旅,終于抵達了幸福的終點站。
從流浪者到歸家人
團圓之后感恩情深
2025年10月9日,國慶假期后的第一個工作日,李平在姐姐和哥哥的陪伴下,再次來到永豐派出所。這一次,他們特意帶來兩面錦旗,向曾經幫助過他們的曾程和派出所民警表達深深的謝意。
“派出所的民警幫了我們全家很大的忙。”二哥李軍激動地說,“特別是曾警官,工作特別負責任,對待我們非常熱情。在找到我弟弟后,還特別耐心地跟他溝通、談心,從各個方面給他關懷,包括吃、住都安排得很好。”
在接受采訪時,李軍向記者講述了更多背景。李平是兄妹5人中年紀最小的,在讀高一時,母親突患重病不幸離世。為給母親治病,家里幾乎掏空了積蓄。原本成績不錯的李平,不得不選擇輟學,來到武漢打工謀生。最初的幾年間,他一直在武漢的餐館里打零工,每年春節都會回家過年。
然而,2002年大年初八,李平像往年一樣離家前往武漢后,就再也沒有回鄉,與家人徹底失去了聯系。“最初的幾年,我們都以為他在外面沒賺到錢,不好意思回來。”李軍說,他們曾多次來武漢尋找,但都因信息有限無功而返。漸漸地,家人們幾乎對找回李平失去了希望。“2006年父親去世前一周,每天手里都緊緊握著弟弟的照片,口里不停地念著‘想他,想他’……”
為了彌補老人的遺憾,在接李平回家的第二天,全家人一起來到父母墳前,將這個期盼已久的好消息告知二老,告慰他們在天之靈。
李平時隔23年重返家鄉的消息,在當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村民們紛紛拿著水果、鮮肉上門祝賀,家里連續一周都熱鬧非凡,洋溢著喜慶的氛圍。
由于家中老房子年久失修已無法居住,目前李平暫時跟隨二哥李軍一起生活。李軍表示,等弟弟辦好新的身份證后,再慢慢規劃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唯一令家人感到困惑的是,李平的記憶仍然停留在最近十年,對于早年的生活經歷和親人印象,他始終無法回憶起來。家人帶他到醫院進行了腦部CT和全身檢查,均未發現外傷痕跡。“醫生推測,他的失憶可能是早年獨自在外打工時,因生病發燒留下的后遺癥。”李軍說,他們希望通過讓弟弟回歸曾經熟悉的環境,慢慢喚醒他塵封的記憶。
令曾程感到欣慰的是,時隔一個月再次見到李平時,原本滿臉消沉、沉默寡言的他,變得開朗了許多,甚至會主動講述回到老家后的生活見聞。“曾所長,真的像做夢一樣,沒想到我還能回到自己的家鄉。萬分感謝您和各位民警的辛苦付出。”
李平還特意給曾程寫了一封感謝信,信中寫道:“我是‘伍時’,那個曾經連自己名字都說不清的流浪人。因為有你們,我重新有了名字,有了身份,有了家。”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