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2023年李佳琦帶貨花西子眉筆引發的輿情風波后續衍生訴訟即將迎來新進展,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發出傳票顯示,涉事商業詆毀糾紛案件將于2025年10月17日二審開庭。
2023年9月,李佳琦直播帶貨花西子眉筆時發表不當言論,引發消費者對花西子品牌的討論;此后花西子發布的輿情公開信因“公關水平”等問題引發二次輿情;同年9月20日,趙某實際控制的微信公眾號發布《對話花西子離職公關:聲明像小學生作文,無法對抗老板意志》一文。
2025年4月,花西子以涉嫌商業詆毀起訴趙某并索賠50萬元;6月,法院一審判決趙某賠償30萬元。趙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其代理律師周兆成稱,案件核心事實與2023年李佳琦帶貨引發的系列輿情直接相關,已向法院申請李佳琦作為證人出庭,希望通過其證言還原事件背景,以證明涉案文章內容不構成商業詆毀。
據此前報道,2023年9月10日,頭部主播李佳琦在直播間帶貨“花西子”產品,推介一款79.9元的眉筆時,有網友評論“花西子眉筆越來越貴了”。李佳琦當即回應“哪里貴了,國貨很難的”,并提醒消費者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么多年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

李佳琦不當言論報道截圖(來源網絡)
該言論迅速在網上走紅,登上各大社交平臺熱搜。網友質疑該言論“何不食肉糜”“試圖馴化消費者”,紛紛表示要對他取消關注。他的賬號粉絲開始百萬級別掉粉。
次日,李佳琦發微博道歉,表示回應網友時說的話非常不合適,讓大家失望了,他沒有資格隨意評論任何一個網友。
事件并未就此平息。網絡上衍生出“花西幣”“哪李貴了”等熱詞,調侃“1花西幣=79元人民幣”,戲稱這是打工人的專屬貨幣單位。
隨著網絡反感情緒蔓延至“花西子”,2023年9月19日“花西子”以《一封信》為標題發布公開信,對公眾表示抱歉,稱不斷在吸收公眾的批評、意見和建議,正根據網友意見進行比照、修正和提升。
然而,這封公開信再次引發熱嘲。輿論認為公開信立意、措辭水平差,未解決問題,反而引出新的疑問,是一次失敗的公關。不少網友甚至用互聯網語言,對公開信逐詞逐句“翻譯”,解釋、演繹出另外的意思,對花西子公關部進行調侃。
同時,社交平臺出現“花西子公關部人員正在離職”“公開信是花西子老板寫的”之類的傳言,多家媒體進行了跟進采訪和報道。“花西子公關或集體離職”“花西子公開信非公關部撰寫”等話題陸續熱搜,全網話題量超過10億。
9月20日,一個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對話花西子離職公關:聲明像小學生作文,無法對抗老板意志》,以花西子離職公關的口吻,通過對話體方式披露了“花西子”公關人員離職情況、公開信的來源。
2025年4月,“花西子”品牌的運營方杭州宜格化妝品有限公司提起訴訟,認為《對話花西子離職公關:聲明像小學生作文,無法對抗老板意志》一文,捏造“花西子公關部人員大量離職”“花西子公關部只剩幾個年輕人”“花西子公關部員工或集體離職”等“虛假信息及誤導性信息,其行為構成商業詆毀。”由此,向趙某索賠經濟損失50萬元,以及8萬元合理開支。
法院認為,現行網絡環境下“小學生”一詞帶有負面含義,因此涉案文章的表述明顯帶有貶損、侮辱,損害了“花西子”商譽;事件前,有1名高級公關經理(侯某)提出離職,到11月底僅有4人離職(包括一名實習生和公關副總裁),剩余人員年齡并非“僅剩年輕公關”,文章誤導公眾認為“花西子”公關人員群體離職,誤導公眾認為“花西子”管理能力和領導決策能力產生負面認知。
法院認為,趙某提供了受訪的員工姓名、電話及采訪錄音,但該人員未出庭作證,法庭也未能與該員工成功聯系核實,錄音證據存疑,不能證明采訪了“花西子”離職公關;即便錄音真實,即便受訪者有相關表述,但在信息虛假前提下,趙某未盡到合理核實信息的義務,不能以此免責;趙某的賬號進行過化妝品行業有償推廣服務,與“花西子”存在行業競爭關系,應該為商業詆毀后果負責。
來源:封面新聞、密度財經
出品: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