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評論員 紀平
近日,徐嬌重啟漢服店,其中一款宣稱“一人一版”的馬面裙標價1850元。因宣傳中強調“綾羅綢緞”“花羅”等傳統材質,但商品詳情頁標注面料為100%聚酯纖維(化纖),引發網友質疑涉嫌“割韭菜”。
對此,徐嬌回應:“羅”是一種織法,這次使用的羅是特別定制,國外很多大品牌也在使用,希望把這種中國傳統織造工藝帶回現代生活。(據10月13日中國藍新聞)


爭議的核心,不是聚酯纖維能否做成好衣服,也不是定制款是否該賣高價,而是徐嬌是否在宣傳中,刻意模糊了工藝和材質。徐嬌解釋說“羅是一種織法”,在專業領域的確也有此說法,但如果“綾羅綢緞”放在一起,指的就是精美的絲織品,“花羅”更是特指織有花紋且質地稀疏的絲織品。中國古代并沒有化纖材料,所以這些傳統織物一般就是用桑蠶絲織造而成,這也與普通消費者認知相符,沒有人會將“綾羅綢緞”與100%的聚酯纖維關聯起來,桑蠶絲普遍被認為是比化纖要高檔很多的面料,這種宣傳與實物的“落差感”才是徐嬌這系列產品被吐槽的根源所在。
依據我國行業標準《桑蠶絲羅織物》(FZ/T43059—2022)的定義,羅織物是指全部或部分采用特殊的絞綜裝置使兩組經絲(地經、絞經)相互扭絞與緯絲交織形成絞孔,使表面呈條狀或花型分布的織物。也就是說,羅織物自然而然地歸類于桑蠶絲織物。非要刻意將工藝和材質分開來說,未免顯得有些強詞奪理。
如果徐嬌及其品牌對“羅”的定義,有別于大眾認知,不同于行業標準,那么就應該在醒目位置強調說明,而不是用“綾羅綢緞”的模糊表述引發聯想,再在詳情頁中標注“聚酯纖維”來規避責任。如果真心想推廣傳統織造工藝,為何不在宣傳時直接說明“采用傳統羅織造工藝的聚酯纖維面料”?答案或許是,真實具體的表述遠不如充滿傳統想象的詞匯有吸引力。
《廣告法》明確規定,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引人誤解的內容。對商品成分的描述,必須真實、準確。如果“花羅”在品牌內部是個工藝代號,那在宣傳時就有義務向公眾說明,而不是利用認知差制造高端錯覺。
用化纖做高端漢服,并非不能接受,現代工藝可以賦予聚酯纖維出色的質感和美感,衣服穿上身好不好看,值不值得,消費者自有考量和選擇。但是,高價要高得足夠透明,消費者愿意為設計、工藝、品牌溢價買單,但前提是信息對等。如果連面料都得靠“科普”才能搞明白,信任感就會大打折扣。
徐嬌此前因推廣傳統文化、倡導公共場所禁煙等行為積累了不少好感,許多漢服愛好者都對其產品充滿期待。當公眾人物將個人信譽與商業品牌綁定時,就意味著要接受更嚴格的審視。人們支持徐嬌的產品,有相當一部分,是相信她會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會真誠地推廣傳統文化。如果這種信任被用來為模糊宣傳背書,那么損害的不僅是品牌信譽,更是公眾對傳統文化商業化的信心。
傳統工藝的現代化轉型確實需要商業支持,有合理的利潤空間才能讓手藝傳承下去,但這一切必須建立在誠信基礎上。傳統工藝的珍貴和美好,不該成為營銷話術的“包裝紙”。對老祖宗留下的好東西有信心、有熱愛,就用品質和真誠說話,讓消費者明明白白地為創意和工藝買單,而不是被精心設計的話術引導著為誤解付費。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