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通訊員 李斌 張穎
10月14日,據湖北省生態環境廳消息,今年1至8月,湖北綠電交易電量超1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0%,綠證交易175萬張,增長33倍。
“綠電”是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的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上網電量,“綠證”則是它的“電子身份證”。1張綠證意味著1000千瓦時綠電已上網或被消費。由于綠電具備成本和減碳方面的優勢,近年來大型企業加大了采購力度。
武漢鋼鐵有限公司的軋鋼車間是“用電大戶”,如今的關鍵工序正逐步使用綠電作為動力來源。今年3月,鋼鐵行業被納入全國碳市場,武鋼綠電采購規模已接近10億千瓦時,降碳60萬噸左右。“歐盟碳邊境稅等政策對出口產品碳排放要求嚴苛,使用綠電生產可降低產品碳足跡,滿足下游客戶綠色供應鏈需求,增強產品國際競爭力,避免貿易壁壘。”武漢鋼鐵有限公司能源環保部能源管理技術主任工程師郭晶介紹。
在隨州廣水市的寶林風光一體發電站,風機與光伏板正根據天氣條件靈活發電,將清潔能源源源不斷地輸送至武鋼等企業。“風光總裝機容量為9.16萬千瓦,相當于我們電廠在滿負荷運行情況下,一個小時能發9萬度左右的電量。”中電建湖北廣水風光一體發電站運行值長周鵬程說。
目前,湖北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已占全省總裝機的四成以上,“負荷中心+新能源富集區”的跨市州協同模式,正為綠電交易提供源頭保障。除了市場拉動與供給保障,創新機制則是推動綠電發展的第三股關鍵力量。去年,湖北在全國率先打通“電-碳-金融”三個市場協同路徑,企業可用碳配額質押獲得貸款,用來購買綠電,而所購買的綠電又可以反過來抵扣碳排放,從而形成一個“減碳-獲利-再減碳”的良性循環。
目前,國網湖北電力已經在武漢、鄂州等14個市州設立了綠電綠證服務站,為企業提供從政策解讀到綠證申領的一站式服務。如今,湖北綠電交易已實現按月開市、24小時全時段交易,通過完善的市場機制與服務體系,有力支撐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去年,湖北累計綠電成交電量超過20億千瓦時,增長7.6倍,交易綠證超過328萬張,增長57倍。全省20多家參與三市場協同的企業累計簽訂了2.75億千瓦時綠電購買合同,電力用戶獲得1.4億元低息貸款,可最多抵扣19.6萬噸碳排放。
“從今年前8個月綠電綠證交易增速來看,市場化機制不僅有力促進了新能源消納,也有效引導企業加大碳減排力度。”湖北電力交易中心交易部主任張威說。今年1至8月湖北完成超19億千瓦時的綠電交易,相當于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近100萬噸。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