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李霞)10月16日上午,武昌區徐家棚街道水岸國際社區服務中心內暖意涌動。居民魏某之父專程趕來,將一面繡著“悉心為民,排憂解難”的鮮紅錦旗,鄭重遞到社區律師李星手中,字里行間滿是對她幫自家解開房產過戶“死結”的感激之情。

故事的起點,是魏某之父的一個心愿——把名下房屋過戶給孫子,讓這份牽掛有個安穩歸宿。可心愿剛起,難題就來了:魏某的母親在疫情期間不幸離世,這套房子因此涉及法定繼承,無法直接辦理過戶。父子倆跑到不動產登記中心咨詢,得到的答復是“需所有繼承人共同到公證處辦理繼承權公證”,可其中一位繼承人卻明確拒絕配合。過戶程序卡了殼,連帶著家庭內部溝通也陷入僵局,魏家父子急得團團轉。
就在一家人一籌莫展時,他們偶然得知社區有公益法律服務,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找到李星律師求助。耐心聽完魏家的難處,李星律師立刻梳理法律關系,很快給出解決方案:“部分繼承人不配合時,通過訴訟讓法院出具法律文書,是最有效的解決路徑。”她不僅明確建議魏某父子向轄區法院起訴,還主動幫他們理清訴訟思路,指明需主張“要求該繼承人配合履行過戶義務”的核心訴求。
案件受理后,李星律師沒有一味追求訴訟效率,反而優先嘗試用調解化解矛盾——畢竟家庭糾紛里,“和”比“贏”更重要。庭前,她多次與不配合的繼承人溝通,耐心傾聽對方顧慮,努力撮合雙方和解,可惜因分歧較大,庭前調解未能成功。
進入訴訟程序后,李星律師始終以專業為支撐、以溫情為底色。在法庭主持下,她依據《民法典》中關于繼承、物權變動的規定,結合案情逐一向各方釋法:從“法定繼承的權利邊界”到“物權變動的法律依據”,講得清晰透徹;同時也沒回避“訴訟耗時久、可能傷親情”的現實問題,幫大家算好“時間成本賬”和“情感維護賬”。最終,在她與法官的共同努力下,原本對立的各方終于放下分歧,當庭達成調解協議,這場持續多月的房產糾紛就此圓滿落幕。
拿著具有法律效力的法院調解文書,魏某父子順利辦完了過戶手續,壓在心頭的大石頭終于落了地。也正因這份沉甸甸的幫助,魏某之父特意定制錦旗,親自送到社區,用最樸素的方式表達謝意。
面對居民的認可,李星律師笑著收下錦旗,語氣卻滿是認真:“這面錦旗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責任。作為社區律師,能用專業知識幫居民少走彎路、解開難題,就是我們最該做的事。以后也會繼續守在這里,把更貼心、更高效的法律服務送到大家身邊。”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