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最近,深圳網友“卷尺哥”走紅網絡,他每天拿著卷尺走上街頭,專盯公共設施的“小毛病”——路面不平、設施損壞等,通通逃不過他的火眼金睛。“卷尺哥”發布視頻后,深圳相關部門總是第一時間響應,迅速解決問題,網友總結為:“別問,問就是已處理。”(據10月20日南方日報)


一把卷尺、一部手機、一雙慧眼,“卷尺哥”用最樸素的方式丈量城市細節,撬動了城市治理的革新。他盯上了都是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公共設施“小毛病”:48厘米寬的天橋坡道容不下嬰兒車,松動的井蓋藏著安全隱患,擋道的綠植影響通行等等,看似微小瑣碎的問題,恰恰是與百姓日常生活最息息相關的痛點。
這些關乎腳下安全、母嬰友好、出行便利的“小事”,正是衡量城市治理水平的“大事”。當狹窄的坡道迅速被拓寬,藏著隱患的井蓋被加固,擋道的樹木讓出人行道……細微之處的改變,讓城市變得更有人情味,更具同理心。
“卷尺哥”的細心發現,市民和網友的點贊傳播,市政部門的迅速行動,這種環環相扣的良性互動,構成了一幅生動的城市共治圖景。被網友戲稱為“卷尺哥打工團隊”的市政部門,用“件件有回應,事事有著落”的實際行動,詮釋了“深圳速度”的新內涵。市民的主動參與為城市治理提供了“毛細血管”一般的感知網絡,政府的高效執行力則讓民意訴求擲地有聲。這種雙向奔赴,既能激活公眾參與城市治理的主人翁意識,也倒逼治理部門提升服務效能,讓城市治理從“被動解決”轉向“主動作為”。
“卷尺哥”的熱心之舉,也讓人看到了城市精細化治理的新路徑。治理不必總追求“大動作”,而是可以從小切口入手,用“繡花功夫”解決民生訴求。日常的治理不僅要靠相關部門深入生活,扎根街道社區,更要發動千千萬萬的市民,一起來當“監督員”。每個人都是城市的主人,都可以成為發現問題的“傳感器”,只要大家目標一致,溝通順暢,就能讓治理的觸角延伸到更多角落,將民眾的需求轉化為政府部門的行動指南,形成城市治理的強大合力。
如今,已經有一些城市出現了自己的“卷尺哥”,可見新的傳播方式的確能給生活帶來意想不到的改變。若要達成好的效果,關鍵不在于涌現更多的“挑刺者”,更在于培育“件件有回應”的治理生態。市民的監督熱情需要被珍視,政府的整改效率更需要被堅持。只有讓“發現問題-反饋問題-解決問題”的鏈條持續暢通,大家的幸福感和滿意度才會不斷上升。
希望更多城市管理者能真切地聽到市民的呼聲,急群眾之所急,想群眾之所想,將大家的吐槽聲變成點贊聲,期待感變成獲得感,真正實現城市治理的提質升級,讓生活中的煩惱越來越少,美好越來越多。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