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為浩展示獲獎證書和獎牌 學校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鄒浩 通訊員 幸莉莉 張富軍
10月17日至19日,第二十九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在石家莊舉辦。武漢睿升學校高二(4)班學生余為浩在教師張富軍、石礬的專業指導下,憑借發明《一種行人預警裝置》與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百余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同臺競技,斬獲全國金獎,成為湖北唯一獲獎的中學生。
該裝置直擊校園周邊交通安全痛點——針對學校門口放學時段人車流量大、空中紅綠燈疏導效率低、人車搶道頻發等問題,設計出可靈活附著于書包或衣物的智能預警設備。其結構采用“上顯下控”設計:上部為四向LED指示燈與紅外感應模塊,下部為核心控制單元,集成音響、照明燈及角度調節裝置。當紅外傳感器檢測到車輛逼近時,自動觸發高亮燈光警示司機,同步啟動震動與語音提醒行人;夜間照明功能增強低能見度環境下的安全性。此外,超聲波傳感器可實時監測車流量,高峰期自動優先放行擁堵車道;遇車輛高速撞擊風險時,蜂鳴器與閃爍燈帶緊急示警,全方位守護行人安全。
余為浩說,最感謝的是老師們的全程輔導。從課堂討論“行人安全需求”到課后查閱資料、繪制設計圖,再到反復調試感應靈敏度、優化預警邏輯,在老師們的幫助下,他將課本知識轉化為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像余同學這樣的“小發明家”,在武漢睿升學校還有不少。該校相關負責人介紹,學校堅持將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構建了“課程+基地+活動”三位一體的實踐教育體系:一方面,開設設計課、編程課等特色校本課程,設立“科技創新實驗班”,由院士專家團隊指導科技課程;另一方面,投入1200余萬元建設實踐基地,包括機器人研究室、3D打印室、光伏新能源實驗室等,配備先進實驗設備。“通過問題式、目標式等創新教學方法,學校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動手能力。機器人興趣小組七次參賽屢創佳績,通用技術課堂培養的學生普遍展現出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