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船院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學生上實訓課 學校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周治濤 王永勝 劉玉琴 通訊員 亓志學 陳沖 王有農
開欄的話:
又到一年就業季。一度被貼上“冷門”標簽的專業,如今正悄然反轉——有的畢業生遭企業爭搶,有的薪資直追熱門領域。這份“冷”與“熱”的切換,藏著就業市場的新機遇,也伴著新挑戰。即日起,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推出“‘冷’專業迎來‘熱’就業”欄目,聚焦背后的邏輯與故事,解鎖就業新視角。
“完蛋啦,我要去當空調維修工了?!苯衲?月參加高考的女生楊千羽,原本報考的是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的船舶類專業,在得知自己被調劑到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后,她跟母親哀嘆。但僅僅開學一個多月,她再跟母親打電話卻喜笑顏開,“專業前景不錯,很多學長學姐工作不久,就月薪上萬元。”
極目新聞記者從《2024湖北省高等職業教育質量報告》中了解到,近年來,高職院校平均薪酬最高的專業中,空調工程技術相關專業上榜,遠超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的平均薪酬,但鮮為人知的是,長期以來,這個專業招生十分困難。
“調劑生”高達七成
以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為例,自2001年首次招生以來,所招學生中“調劑生”占比常年維持在七成左右。
“今年我們招了69名學生,又是類似情況。”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負責人黃麗介紹,主要是很多考生沒聽說過這個專業,或覺得它土氣,“乍一看都以為是修空調的?!?/p>
黃麗接著說,這個專業其實很火,它的課程涉及供熱、通風、空調、制冷等近十個不同種類,從集中供熱到中央空調,從醫院手術室的高標準潔凈環境、通風系統,再到數據中心、印刷車間、汽車船舶的特定溫濕度控制,都需要這個專業的技術支撐,市場需求很大。培養學生時,專業通過“2.5年理論學習+0.5年實訓”的培養模式,使畢業后可以進入船舶配套空調企業、格力/TCL等傳統空調企業,以及新興的智慧運維智慧物業公司,從事設計、安裝、調試、檢修、監測與節能改造等工作,統計顯示學生畢業三年以上的月均收入可以達到1萬元。
因此,這個招生時的“冷”專業在學生入校后就“熱”了?!靶律雽W后都有機會申請轉專業,但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很少有人申請轉出,近三年更是沒有一個人提出轉專業的需求。”黃麗說,2026屆畢業生共37人,目前大部分已被企業預訂,近期學校還將舉辦大型雙選會,還有好幾家聯系緊密的空調企業在預約,說要來碰碰運氣。
臨近專業也被“搶”
“我校制冷與空調技術專業目前在校生260人,今年新生89人。有省內的,也有不少來自寧夏、內蒙古、海南等的?!秉S岡職業技術學院制冷與空調技術專業負責人祁小波介紹,該專業畢業生則遍布在武漢地區70%以上的制冷空調工程公司及設備制造企業,2023屆畢業生起薪平均水平為6800元,每年都有畢業生進入世界500強企業,不少人參與了北京奧運會場館鳥巢的中央空調、上海世博會非洲館等館的中央空調、中國核電站制冷系統運行管理等大型工程項目。
該專業2004級畢業生張明境目前是TCL空調武漢智能制造基地中層管理人員,她在讀大一時從電氣化專業轉入制冷與空調技術專業?!爱敃r有室友是制冷與空調技術專業的,我才知道這個專業的就業前景非常好也適合女生。很多學姐畢業后能做技術崗,也能做設計、管理等?!彼f。
在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很多企業“搶不到”供熱通風與空調工程技術專業的60多名畢業生,轉而瞄準了有相關性的建筑設備技術、機電一體化和工程造價專業畢業生。該校智能建造與設計學院院長劉兵介紹,每年企業發來的招聘需求人數大約是學校對口專業畢業生人數的4倍,很多企業甚至提前一年就開始預訂實習生,在學生實習期間就鎖定需要招聘的人才。
公開信息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制冷空調設備制造國和消費市場,并呈現快速增長。據中國制冷學會統計,目前全國僅有39所高職院校開設空調工程技術相關專業,其中湖北省內3所,行業人才缺口巨大,以湖北省為例,制冷空調上下游企業每年需要5000名左右新進技術技能型人才,而省內職業院校每年僅能提供500名左右相關專業畢業生。
湖北省職業教育學會會長李洪渠教授認為,勞動力市場長期存在“有人沒活干和有活沒人干”現象,這既要求高職院校根據產業發展需要,不斷提升職業教育的適配度,也要求大學生更多地關注當前我們國家產業發展帶來的機遇?!叭藗儗β殬I教育適應性的理解也在不斷變化,以前是畢業生能否適應崗位需求,現在是崗位能否適應畢業生的職業規劃,薪酬不再是年輕人擇業最重要的指標?!焙甭殬I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馬丹教授建議,職業院校和企業都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選擇和輔導,讓技能人才與技術崗位“雙向適應”。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