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日前,“潮玩平臺退款要求扇孩子耳光5分鐘”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關注。
11歲孩子的媽媽李云發現孩子在千島App購買了500多元的卡牌,想找賣家退貨退款。但卻被告知,要退款必須“上傳家長怒罵孩子的視頻、狂扇孩子耳光的視頻(時長需要5分鐘 中間不能停,必須有清晰的扇耳光的聲音)”。李云轉向平臺客服求助,然而客服的回復卻讓她失望:“抱歉平臺無法強制,建議雙方協商溝通。”


網絡截圖
20日,千島通過其官微回應表示,本次交易糾紛因個人閑置交易引發,未使用千島閃購服務。文章中出現的聊天截圖實為買賣雙方的私聊截圖,并非買家和平臺客服的溝通內容。截圖中出現的所謂的“未成年退款須知”為互聯網流傳的梗圖素材,并非平臺官方規則。買家向平臺客服介紹情況時,自述相關交易系孩子使用外婆手機購買。(據10月21日中國青年報)

要求家長對孩子不間斷地扇耳光5分鐘,并且將視頻作為憑證發送給陌生人,才能換取退貨退款,這樣的要求堪稱匪夷所思。這樣的行為無論動機為何,本質上無異于教唆家庭暴力,但凡想一想扇5分鐘耳光會對孩子的身心造成多大的傷害,都不可能輕率地將之作為“退款要求”提出。
令人費解的是,事件曝光后,不少網友竟替賣家辯解,認為個人二手閑置交易本就不支持退換貨,未成年人隨意下單又退款給賣家帶來麻煩和損失,賣家肯定是被迫多次退款才出此下策。也有人表示,這種夸張的退款規則本來就是“玩梗”,并不是真的要家長打孩子,只是一種拒絕退款的方式。
從相關聊天截圖來看,賣家也并沒有對家長說明這是“玩梗”,而是很強硬地表示“退就要做”。再說,就算是“玩梗”,也不是沒有邊界的。個人閑置交易中賣家權益的確需要維護,未成年人非理性消費也可能帶來困擾,也不排除有些成年人下單后反悔,以未成年人購買為借口要求退款。但交易糾紛應該在合理合法的框架內解決,無論如何,縱容施暴的退款規則,都是不可取的。
用“玩梗”包裝家庭暴力,慫恿家長對孩子施暴,這已經超出交易糾紛范疇,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規定,是對人倫底線與公序良俗的挑釁。更可怕的是,這樣的“梗”在網絡上風行,傳遞了一種“用暴力擺平一切”的錯誤邏輯,仿佛孩子犯了錯就可以用耳光來“糾正”。這樣的認知會助長社會戾氣,惡化孩子成長環境,破壞“家暴零容忍”的良好氛圍。須知,暴力從來都不能解決問題,只會讓問題變得更加嚴重。
平臺以賣家私人行為為由,試圖甩脫自身責任,這更是說不過去。歸根究底,正是因為平臺上的買賣雙方缺乏更規范的身份核驗機制,更順暢的糾紛處理渠道,才導致未成年人退貨糾紛頻發,進而出現這樣離譜的退貨規則。平臺既然為買賣雙方搭建了交易的橋梁,就應當承擔起相應的責任,規范交易流程,保障交易雙方的合法權益。對于未成年人交易糾紛,理應主動介入協助協商,而不是坐視矛盾激化。
當然,孩子亂花錢,家長也不能置身事外。家長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責任人,不管是為了孩子更好地成長,還是為了保障家庭財務安全,都要管好支付工具,防止孩子隨意進行大額消費。更要通過日常的言傳身教,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讓孩子明白消費的邊界和責任。
交易糾紛的解決應該依靠規則和誠信,而不是渲染暴力,交易平臺的責任,更應以制度與行動落實,容不得推諉塞責。杜絕“扇孩子耳光才退款”這樣的荒唐規則,不僅需要法律明確底線、平臺積極作為,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對暴力邏輯堅決說“不”,共同維護未成年人安全成長的環境。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