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志愿者為游客提供服務 通訊員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鄔曉芳 黃達 通訊員趙婧)為幫助八方來客高效打卡武漢,充分展現(xiàn)武漢這座英雄城市的熱情與溫度,10月17日上午,武漢文旅志愿者早早來到武漢火車站開展志愿服務。紅馬甲、綠T恤在人潮中格外醒目。此次服務以“秋日武漢行 志愿伴你心”為主題,志愿者圍繞“推廣武漢、傳播愛心”的核心目標,為過往游客提供了多維度、貼心化的服務。
咨詢點的展板上,整齊擺放著武漢導覽地圖與琴臺音樂節(jié)介紹手冊,兼具實用性與收藏價值,成為游客了解武漢景點及文化活動的“微型指南”。每當有游客駐足,志愿者便主動上前,雙手遞上地圖與手冊,供游客留作紀念。
一位帶著孩子的母親接過資料后,孩子立刻指著地圖上的東湖問:“媽媽,這里是不是有很多荷花呀?”志愿者見狀笑著補充:“秋天的東湖更美,有大片的楓樹葉,還能坐船游湖呢!”簡單的互動間,暖意悄然流淌。
此外,志愿者還化身武漢文化講解員,咨詢點里的臨時講解區(qū)域不時圍滿游客。志愿者陳世榮指著大屏幕上的黃鶴樓,聲音洪亮又富有感染力:“‘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樓因唐代詩人崔顥的這首詩名揚四海,和湖南的岳陽樓、江西的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她一邊說,一邊用手指著黃鶴樓上的飛檐細節(jié)進行講解。身旁幾位來自河南的游客聽得入神,不時點頭稱贊:“原來這首詩寫的就是它,這下知道為啥這么有名了!”
與此同時,志愿者還不忘向游客推薦近期在武漢舉行的文化活動。“10月17日至11月15日,第十四屆琴臺音樂節(jié)在武漢舉行,有劇場音樂、群眾合唱、市民音樂沙龍,足足50多場高品質演出,要是有興趣,咱們可以到琴臺音樂廳觀演,坐地鐵就能到!”志愿者黃煒的這番介紹讓不少游客眼前一亮,一位年輕游客立刻拿出手機記錄:“剛好在武漢待一周,說不定能趕上一場演出!”
志愿者也圍繞“武漢秋日的文化記憶”展開講解:他們生動講述“晴川歷歷漢陽樹”里的“漢陽樹”是一棵古銀杏,位于武漢三鎮(zhèn)的漢陽,再過一段時間就能欣賞到滿樹金黃的美景;細致介紹“東湖的歷史變遷與秋日美景”,從過去的郊野湖泊講到如今的城市綠心,再描述秋日里層林盡染的湖光山色;生動解讀“漢口歷史風貌區(qū)的秋日韻味”,結合老建筑背后的歷史故事,述說秋日陽光灑在紅磚墻上的斑駁光影。
考慮到不同游客的出行需求,志愿者還為游客提供“點對點”交通規(guī)劃建議,用細致入微的服務解決了游客的出行難題。面對老年游客,志愿者會放慢語速,用手指著地圖上的公交、地鐵線路,反復講解。遇到對路線不熟悉的游客,志愿者更是直接陪同前往乘車點,直到看著游客順利上車才返回咨詢點。一位從外地來武漢探親的老人感動地說:“本來還擔心找不到地鐵站,多虧了這些年輕人,比自家孩子還細心!”
此次武漢文旅志愿者專項服務行動,不僅為錯峰出行的游客提供了切實有效的幫助,更通過專業(yè)、細致的服務,將城市的“熱情”與“溫度”具象化,讓游客從“路過武漢”變成“讀懂武漢”,從“打卡江城”變成“愛上這座城”。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wǎng)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yè)執(zhí)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wǎng)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jīng)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