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目新聞記者 劉孝斌
近日,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吉林省延邊大學發布文章《深切緬懷——延大人共同記憶中的楊振寧教授》,悼念楊振寧先生。

延邊大學官微截圖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延邊大學在這篇公開文章中寫道:“楊振寧教授的辭世,引發了無數人對一代杰出科學家的悲思,同樣也喚起了延邊大學師生關于楊振寧教授的共同記憶。楊振寧教授與我校有著很深的淵源。1993年8月4日,楊振寧教授來訪我校,受聘為我校名譽教授。2004年楊振寧教授來校為師生作學術報告,欣然為學校題詞‘祝延邊大學前途發展順利’,這一幕幕往事,永遠銘刻在學校發展的歷史長卷之中。”

延邊大學官微截圖
文章中稱,當時參與聆聽講座的師生們回憶,82歲高齡的楊振寧教授不僅精神矍鑠、聲如洪鐘,而且思想深刻、思維縝密、思辨清晰,謙虛謹慎和平易近人的態度深深地感染著與會師生,尤其是楊振寧教授濃厚的家國情、堅毅的強國志直抵師生心靈。與會同學們一致認為,這一場報告不僅是一場豐富深刻的學術講座,更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大課。楊振寧教授娓娓道來,分享了自己的成長經歷、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趨勢、20世紀前30年自然科學的發展變革,并針對物理學發展進行了深刻闡述。講座中他不止一次談到中華民族的崛起,字里行間滿是對中華民族的驕傲,在講述二十世紀對人類歷史產生最重要影響的事件時,楊振寧教授歸結為兩點:“一是人類利用科技極大增強了生產力,二是中國的大發展和中華民族真正站了起來。”他還和師生分享了自己在獲得諾貝爾獎時說的話:“我愿意說我既以我的中華傳統為驕傲,同樣地,我又專心致力于現代科學。”

延邊大學官微截圖
在講座結束時,楊振寧教授深情地囑咐同學們說:“你們是祖國的未來,一定要努力學習,國家的未來還需要你們去建設,永遠記住,自己是中國人,我們有值得驕傲的傳統,我們有中國人自己的驕傲!”拳拳愛國之心讓現場所有師生都難以忘懷。
“那次講座的情形如今想起來記憶猶新,楊振寧教授的音容笑貌猶在眼前。”10月22日,延邊大學2006年本科畢業生寇先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在2004年5月他是和女朋友一起去聽的講座,楊振寧教授的風采、學識、愛國情懷讓他動容,對當時還在讀大學的他有很大的鼓舞和觸動。

延邊大學官微截圖
2004年5月,當時正在延邊大學讀本科的曹女士也去現場聽過楊振寧教授的講座。她回憶,當年的講座是在學校的一個大型教室舉行的,去聽課的師生很多,大家都很激動,教室后面、外面的走廊都站滿了人。“可惜當時手機沒有拍照和拍視頻功能,沒能把楊振寧教授當時講座的畫面記錄下來。”曹女士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前幾天在新聞上看到楊振寧教授去世的消息,她深感悲痛,祝老先生一路走好。
極目新聞記者2004年時正在延邊大學中文系讀大二,也有幸當面傾聽了楊振寧教授的講座。記得當時在學校的通知欄中看到了楊振寧教授即將到延邊大學進行講座的信息,心情十分激動,早早地去排隊進場,楊振寧教授走進一個大型教室,全體師生熱烈鼓掌歡迎。
“昔負千尋質,高臨九仞峰。深究對稱意,膽識云霄沖。神州新天換,故園使命重。學子凌云志,我當指路松。千古三旋律,循循談笑中。耄耋新事業,東籬歸根翁。”記者至今記得,在延邊大學講學期間,楊振寧教授還提及自己創作的這首詩歌。詩歌中,楊振寧教授把報效祖國、培育新人的志向追求表達得淋漓盡致。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