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報通訊員 未聞 麗華

深秋的西塞山下,長江如練,詩聲瑯瑯。10月18日,“詩韻長江·經典誦讀”決賽及展演在黃石隆重舉行。這場由省委宣傳部指導,黃石市政府與長江文化出版傳媒集團主辦的文化盛事,不僅是一場聲音的藝術比拼,更是一座工業城市向長江文明深情致敬的文化儀式。
曾以“青銅古都”“鋼鐵搖籃”聞名的黃石,正悄然書寫新的城市注腳。從爐火朝天的工業重鎮,到詩意流淌的文化高地,這座城市選擇以詩歌為橋,連接千年文脈與時代潮流。
活動選址西塞山,別具深意。這里是歷代詩人吟詠長江的靈感源泉,張志和“西塞山前白鷺飛”的千古絕唱至今回響。而今,選手們立于江畔,身后是重生的工業遺存,眼前是奔涌不息的大江,遠山含黛,秋水無塵——此情此景,本身就是一首立體的詩。

為厚植文化底蘊,黃石市委宣傳部組織專家精選200余首長江主題詩詞,編撰《詩韻長江—長江詩詞精選》,讓經典可觸可感。來自長江流域10省市的5000余名誦讀者歷經層層選拔,百名佼佼者齊聚黃石,在決賽中展開語言與情感的較量。最終,3名金牌、5名銀牌、7名銅牌誦讀人脫穎而出,他們用聲音傳遞江河魂魄,成為行走的文化使者。
誦讀不止于“讀”?;顒泳臉嫿艘粭l跨越三千年的詩歌長廊:從《楚辭》的瑰麗想象,到唐宋詩詞的雄渾氣象,再到近現代對長江的深情禮贊,最后落筆于當代原創詩篇。一條聲音的經緯,織就了長江文化的壯闊圖景。
整臺演出融詩、樂、景于一體。序曲交響樂《西塞山回響》以恢弘旋律勾勒城市文脈,銅管如礦脈奔涌,弦樂似江波輕漾;情景劇《西塞詩魂》讓張志和、劉禹錫、蘇軾、黃庭堅穿越時空而來,在詩句間重訪西塞風華;8位銅牌得主合誦《黃石,一個點石成金的地方》,將工業城市的堅韌與溫情娓娓道來。
本土原創節目尤為動人。歌曲串燒《黃石放歌》唱起《小燕子》《長江從我家門前走過》等耳熟能詳的旋律,鄉音裊裊,情意綿綿。當金獎銀獎選手共誦歷代西塞詩篇時,聲光電交織出“西塞山前白鷺飛”的夢幻意境,觀眾仿佛置身詩境,與古人共望一江明月。
賽事之外,選手們走進銅綠山古銅礦遺址、黃石國家礦山公園,觸摸三千年青銅文明的溫度,見證“亞洲第一天坑”向生態公園的蝶變?!斑@不僅是比賽,更是一次文化朝圣?!苯K省朗誦協會副會長傅國感慨。
“我們是在向長江作一次文化述職?!被顒涌偛邉澱f。湖北省朗誦藝術家協會會長謝東升評價:“黃石以詩賦能,重塑形象,展現了工業城市的文化擔當?!?/p>
“文化自信在于參與對話。”黃石市委宣傳部負責人表示,“我們證明,工業城也能成為文化策源地?!?/p>
“詩韻長江·經典誦讀”活動的成功舉辦,讓千年文脈煥新出彩,讓黃石故事遠播四方。
江流不息,詩韻常新。當詩歌與城市共振時,黃石已不只是長江邊的一座城,更是文化長河中的一個溫暖坐標。
此刻,那條由聲音匯成的河流,正載著長江詩魂,奔向遠方。
Copyright ? 2001-2025 湖北荊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 4212025003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鄂B2-20231273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鄂)字第00011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 1706144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鄂)字3號 -
營業執照
鄂ICP備 13000573號-1
鄂公網安備 42010602000206號
版權為 荊楚網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經同意不得復制或鏡像